去年12月中旬,记者抵达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时,中国驻哈巴总领馆第一时间就推荐了采访对象一位退役前荣膺上将军衔的老将军。老将军名叫波罗德科·弗拉吉米尔·菲,和列宁同名,如今是哈巴边区老红军委员会副主席、抗日老红军委员会主席。
在一个阳光充足的下午,老将军健步走了进来。魁伟的身材,洪钟般的嗓音,清晰的记忆,让记者不禁肃然起敬。
“1945年8月,斯大林约见马林洛夫斯基元帅,讲到日本人在中国东北哈尔滨、沈阳、旅顺等地建立了军事重镇,并有可能趁着前苏联军队注意力向欧洲倾斜的空当进攻俄西伯利亚。遂命令马林元帅迅速调集部队,并可以挑选精锐部队,进入中国消灭关东军。波罗德科所在的第六坦克部队是马林元帅的嫡系,且有山区迅速穿插作战的经验而成为先头部队。
“我们的坦克部队和喀秋莎火炮部队通过蒙古进入中国的大兴安岭。当日本军队发现我们时,非常震惊,还以为是神兵天降,万万没想到这么复杂的地形,我们的部队能如此神速地来到眼皮底下。”
“我们部队继续往前走,日军用迫击炮攻击我们,我们马上还击,意外的是,我们还没打过瘾,日本兵就投降了。我清楚地记得很多日本兵都戴着眼镜,或许是他们的视力不好,或许他们是冒牌部队。接下来,日本兵还是打一下就投降,以前打德军的经验全派上了用场。”
听老红军讲历史,不用插话,听着,记着,就已经足够了。
“我们当时就是要在中国东北形成一个大包围圈,一路从哈巴出发,奔向大兴安岭;另一路从海参崴出发,直奔旅顺港。1945年8月14日晚,第六坦克部队指挥官乘坐直升飞机到我们部队视察,日本鬼子趁着夜色要袭击我们,40多人的小分队刚接近小飞机场,就被我们三个负责警戒的战友发现了,我们用开火的枪炮声发信号,随后赶到的战友把这支日本小分队打个稀巴烂,歼灭了27人,其余残兵成了俘虏。为了奖励我的高度警惕性和勇敢精神,我被授予当时最高级别之一的俄罗斯卫国勋章,那一年,我17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