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4月28日是哈尔滨人民永远纪念的日子,从这天起哈尔滨获得解放,到今年的6月28日,整整60周年。日本侵略者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哈尔滨为什么在1946年4月28日就解放了,这8个多月的时间里,哈尔滨发生了什么?
苏联红军进入哈尔滨
1945年8月9日,苏军对日宣战,出兵东北。8月18日,苏军远东总司令部下达紧急命令,决定向沈阳、旅顺、哈尔滨等地派出空降兵占领重要军事目标和工业基地。当天下午,苏联远东一方面军扎别林中校率第一批空降兵在哈尔滨市市郊机场着陆,副参谋长谢拉霍夫少将担任特命全权代表随机到达。空降兵战斗小组立即占领了指挥塔、飞机库、修理厂等,日军没有反抗。
30分钟后,日本关东军参谋长秦彦三郎带着几名日军将官赶来。双方在机场办公室进行了谈判,苏军代表谢拉霍夫建议秦彦参谋长、宫川总领事和其他军政人员次日早晨乘苏军飞机前往远东第一方面军指挥部,具体协商满洲境内关东军解除武装事宜。要求3小时后将答复送交苏联驻哈尔滨领事馆。
谈判结束之后,谢拉霍夫将军和扎别林中校率空降兵进驻市内,到次日凌晨,苏军先遣部队已把领事馆、发电站、铁路、桥梁、车站等重要目标置于自己警戒之下。
在约定时间秦彦三郎和日军第四军司令官等来到苏联驻哈尔滨领事馆,递交了同意苏军条件的书面答复和守备部队4.3万人的名册清单。
8月19日,经过谈判,确定了日军各师团投降的时间、地点以及撤出路线。
苏军管制下的哈尔滨
日本投降后,李兆麟将军率百余名抗联干部进入以哈尔滨为中心的北满广大地区。李兆麟到哈尔滨后,立即建立了东北抗日联军驻哈尔滨办事处并任主任。与此同时,他还担任苏军哈尔滨卫戍司令部副司令。10月,成立了苏军管制时期的滨江省政府,由谢雨琴任省长(原伪滨江省民生厅长),李兆麟为副省长。
苏军接管哈尔滨时,关押在伪香坊监狱的“政治犯”被陆续释放出来,他们当中有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抗联战士和其他各阶层反满抗日的爱国志士。先后出狱的20多名“政治犯”自动组织起来,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8月27日,三处人员都搬进了道外景阳街71号(今黑龙江省种子公司址)一座叫“东光寮”的日本公寓里。
当时,国民党哈尔滨市党部、国民党专员公署都公开挂出牌子,他们贴标语、撒传单、搞剧团,闹得乌烟瘴气。
为收复东北,1945年9月,中共中央分期分批向东北地区派出干部。陈云、彭真等先期到达沈阳。中共中央东北局根据党中央“发展和控制东北”的战略部署,于10月17日派钟子云等20余人到达哈尔滨,组建了中共滨江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滨江工委),钟子云任书记,委员有李兆麟、张罗、张观等。滨江工委隶属于中共中央东北局领导,机关设在道外保障街(今保障小学旧楼),滨江工委管辖哈尔滨市和滨江省的全部地区。
滨江工委成立时哈尔滨的形势十分复杂,苏军进驻后虽然实行军事管制,但不了解市内的情况,一些伪满的汉奸、特务摇身变成了国民党地下工作者。地痞流氓也趁火打劫,社会秩序十分混乱,人民群众忧心忡忡,渴望过上安定的生活。
“接收大员”趁乱“摘桃子”
为履行《雅尔塔协定》,11月17日,苏联通知中共地方党、军领导机关和武装力量撤出哈尔滨,准备将城市政权移交给国民党接管。为避免内战,在陈云主持下,11月22日,北满分局、松江省委、省军区等全部撤至宾县。
国民党接收大员接管哈尔滨政权之后,东北行营政治委员会主任熊式辉任命杨绰庵为哈尔滨市长,余秀豪为市公安局长。那些先期潜入哈市的国民党党务专员、三青团干部、军统特务以及土匪头目、日伪残余等,形成了一股颇有势力的反革命力量。他们秘密建立地下军和特务组织,豢养大批密探,用来监视进步团体,制造谣言,进行暗杀恐吓和其他破坏活动。余秀豪网罗了原伪满第四宪兵团特务张兴帮,组成“铁血除奸团”横行市里,反革命气焰十分嚣张。1946年3月9日,国民党特务暗杀了李兆麟将军,充分暴露了其法西斯罪行,激起哈尔滨人民极大愤慨。
国民党接收大员在哈尔滨的100多天里,工厂没能开工,经济更加萧条,物价猛涨,人民的生活毫无保障。国民党接收大员的胡作非为,从反面教育了一些怀着“正统”观念的人们。他们愤愤地骂道:“什么接收,纯粹劫收!什么青天白日,简直暗无天日!”“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想接收,盼接收,接收完了更难受”,成了当时最流行的民谣。
这时,在哈尔滨的国民党接收大员们非常恐慌,处境日益孤立。1946年2月26日,驻东北苏军参谋长柯里琴科中将举行记者招待会,声明开始由南至北陆续撤军。
三五九旅解放哈尔滨
3月12日,苏军撤出沈阳,4月3日至22日,苏军又先后撤出佳木斯、长春、齐齐哈尔。在国民党接收大员控制的一些城市,苏军撤出后,立即出现社会秩序混乱,土匪抢劫,坏人横行。当苏军要撤出哈尔滨的消息传出后,引起人们极大不安,因此渴望人民自卫军尽快进驻。
4月26日,哈尔滨市各界代表130人联名电吁东北人民自卫军迅速进驻哈尔滨。在这个时候,哈市工商界代表人物孙世琨、徐信之等30余人赴宾县,要求人民自卫军早日进驻哈尔滨市,维持社会秩序,避免在市内发生武装冲突,使人民遭受生命财产的损失。
在哈尔滨市民各界的吁请下,中共北满分局决定进军哈尔滨。4月初,以三五九旅司令部、政治部为基础,建立了临时指挥部,李天佑任指挥,刘转连任副指挥,三五九旅及松江部队共12000多人陆续进入市郊和10个区中的7个区。根据哈市的敌情和社会情况,为防止敌人在我军进驻中搞破坏,指挥部明确提出保护目标和措施。
4月25~4月27日,随着苏军的撤退,三五九旅刘转连所部向三棵树地区推进,哈东军分区司令员温玉成所部向上号(香坊)地区一带进攻,哈南军分区司令员王奎先所部向顾乡屯进发,并在市内预先设置了秘密军事制高点。4月28日拂晓5时进攻开始。部队迅速占领了指定目标,在前进途中,只在南岗和道外个别地方遇到小股敌人的抵抗和暗枪射击,但迅速被歼灭,哈尔滨顺利解放了。当东北民主联军进入市区时,受到全市人民的热烈欢迎,市民们纷纷涌向街头,高呼“欢迎民主联军进驻哈市”的口号,欢庆哈尔滨解放。
在东北民主联军进驻哈尔滨的同时,中共中央东北局北满分局、北满军区和松江省党、政、军各省属机关也迁回哈尔滨。6月,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及其下属机关也迁入哈尔滨。根据中共北满分局的决定,在哈尔滨建立了党、政、军的市级领导机构。对市委进行了改组,改组后的市委成员有钟子云、聂鹤亭、刘达(刘成栋)、何伟、蒋南翔、陈龙、杨维、毛诚、唐景阳等,钟子云任书记;成立了哈尔滨市卫戍司令部,聂鹤亭任司令员,钟子云兼任政委;任命刘达为市长。从此,哈尔滨真正回到人民怀抱,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