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访电车厂旧址
为了真实地感受工人运动的那段历史,14日上午,记者来到电车厂的旧址——哈市南岗区文明街46号。
如今的文明街46号是一个装修豪华的俱乐部。绕过俱乐部的正门往后走,斑驳的墙壁、零乱散挂在墙壁上的电线、突出于房顶的房垛、房顶上的阁楼都昭显着历史的印记。这一趟平房大概有近百平方米,有三米多高。两米多高的窗户的大半都被水泥砌上了,显露在外的窗框也严重褪色,部分地方已经发白。墙壁的一侧有一处一米宽的室外楼梯,上面堆满了树枝、纸箱子等杂物,十几级台阶上是一扇小门。记者猜想着:也许电车工人曾从这里进出,他们辛苦工作了一天,出来后是不是要仰望一下天空,伸展一下因整日端坐而疲劳的身体呢?
拐过来是房子的外墙,墙的中间有一个两米多高、两米多宽的暗红色的双扇大铁门,铁门被手腕般粗细的钢筋封住。站在斑驳破旧的大铁门前,依稀可以想象大铁门被“咣当”、“咣当”地拉开,张兰生和他的工友们开着电车从里面出来的情景。
沿着原路返回,记者站在一棵大树下,看着张兰生曾在此战斗过的老房子,想到张兰生牺牲在五大连池的朝阳山,不禁想起冯仲云为他题的一幅挽联 :
为民族生存,数载苦斗,忠魂长绕朝阳岭!
求国家独立,千里转战,热血遍洒嫩江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