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五一”前夕,中共中央发出纪念“五一”劳动节的口号,提出了召开有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社会贤达参加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这一号召随即得到各民主党派的热烈响应和赞同。5月5日起,民革、民盟、民进、致工党和九三学社等民主党派和团体相继发表声明、宣言和通电,表示坚决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
8月1日,毛泽东复电在香港的李济深、何香凝、沈钧儒、章伯钧等人,希望他们北上解放区,与我党共同进行新政协的筹备。周恩来特别指派钱之光以解放区经济总署特派员的名义赶赴香港,负责民主人士的接运工作。为了慎重起见,在征得李济深等人同意后,党中央决定分批安排民主人士北上哈尔滨。
1948年9月底,经过半个多月的长途旅行,首批秘密北上的著名民主人士沈钧儒、章伯钧、谭平山、蔡廷锴和王绍鏊等人于10月1日和2日到达哈尔滨,由东北局安置下榻于马迭尔旅馆,并安排专人对民主人士进行特别照顾和警卫。
民盟中央领导人沈钧儒、章伯钧到哈后立即致电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表示“愿竭所能,借效绵薄,今后一切,期待明教”。10月3日,毛泽东等自西柏坡复电,对他们到达哈尔滨表示祝贺,并嘱托“在目前准备期内,已托东北局负责人高岗等与诸先生面洽一切,尚希随时指教,使会议准备工作臻于完善。”
10月21日,高岗、李富春根据党中央的电报精神,邀请首批抵哈的沈钧儒、谭平山、章伯钧、蔡廷锴、王绍鏊、朱学范和时任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的高崇民等人,对中共中央统战部《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草案)交换了意见。
11月2日,冯玉祥夫人、民革中央执委李德全经欧洲抵达哈尔滨,受到哈市各界妇女的热烈欢迎。她也下榻于马迭尔旅馆,并被邀请参加与民主人士的商谈。11月中旬,李德全参观了为前线生产被服的絮行工厂、烟厂和一些保育院,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烈欢迎。看到哈尔滨人民响应党的“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争的胜利”的号召,为支援解放战争的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她兴奋地对记者说:“我真正到了自己的国家,这才是人民的国家。”她还到设在哈尔滨的东北新华广播电台讲话,呼吁冯玉祥的部下,要做一个爱国的军人、爱国的将领,拒绝内战,选择一条光明大路,实现冯先生的夙愿。她讲的激昂有力,入情入理,非常有号召力。
11月25日,在哈尔滨的各民主党派人士就《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草案),会商达成协议,决定制订共同纲领,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及中央人民政府。
不久,第二批、第三批民主人士也先后辗转到达哈尔滨。他们中有李济深、何香凝、郭沫若、马叙伦、许广平、茅盾、章乃器、彭泽民、陈其尤、沙千里、邓初民、柳亚子、马寅初等40余人。在哈尔滨期间,他们同先期抵达的沈钧儒等人一起,游览参观了哈尔滨市容,瞻仰了东北烈士纪念馆。
随着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告捷,奠定了全国革命胜利的基础。1949年1月31日,北平解放。在哈市的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在我党的安排下乘专列南下,经沈阳前往北平,于6月15日,出席了新政协筹备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