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哈尔滨车辆厂铸铁车间在被列入“保护性开发利用”建筑名单之后,并没有专门人员对其进行保护。车辆厂整体拍卖之后,铸铁车间和现在仅存的火车头就成了没娘的孩子。特别有意思的是,此时的铸铁车间的归属并不是文物保护部门,而是归在了“爱建”名下。
而且,似乎当初“爱建”也想把这个建筑作为一个景观或者一个招徕生意的招牌来利用。但一个铸铁车间的门票能卖多少钱,与之相比,这下面的地皮又能生出多少黄金,这个账他们会算。
铸铁车间自从“归属”“爱建”,就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盗窃和破坏现象始终不断而且逐步升级,直到完全捣毁。“爱建”可能并不介意铸铁车间丢了什么,而是恨不得铸铁车间整体失踪。它不“失踪”,怎么继续开发赚钱?
我们保留文物的目的在今天被妖魔化了。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并不值钱,或者说不能卖钱。比如哈尔滨道台府,正是有人发现了它的独特价值,发现道台府能“生出黄金”,能下蛋的鸡自然是好鸡,所以道台府幸运地存活下来了。
而铸铁车间没有这么幸运,即使保存完好它也不能下蛋,特别是不能为急于要吃蛋的人下蛋。当文物的价值和商业利益相冲突的时候,文物已经一钱不值,这就是为什么老建筑陆续消失的根本原因。加之相关监管部门管理乏力,所以总给百姓这样一个“错觉”——开发商神通广大,无法无天。
当你在高处鸟瞰高楼林立的城市,感叹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时,你可能会忽然发现,你生活的城市和其他城市几乎一模一样。好像有一个事先做好的模具,复制出千百个孪生的钢筋混凝土“怪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