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多月前,在京打工的王建民因为无钱求医而死在了同仁医院,半个月后,在哈打工的赫英福虽同样身无分文,却在黑龙江省医院南岗分院拣回了一条命。同样是面对交不起医药费的危重病人,同仁医院说“不能为‘尚无生命危险’的病人垫付医药费”,而南岗分院说“生命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前国家男子足球队教练米卢说“态度决定一切”,的确,在两家医院不同态度下,王建民撒手人寰,赫英福大难不死!
时至今日,北京同仁医院以及某些愿意或不愿意透露真实姓名的人士们仍旧在跟公众及媒体玩文字游戏,一会飞一顶帽子压人,一会玩玩“偷换概念”的把戏,总之就是要把自己的责任摘干净。不知道当他们看到赫英福被救活的报道时,会不会有一丝的羞愧。对比两个事件,我们心中冒出了太多的“如果”:如果王建民遇到的是省医院,他可能已经痊愈;如果赫英福去的是同仁医院,可能尸骨已寒;如果全国各个医院都象同仁一样见死不救……如果天下医生都如省医院医护人员一般只管救人不管钱……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在争论,对于医院而言,究竟是救人治病重要,还是赚钱盈利关键,实在不想再为白衣天使们开设“职业道德”研修班了,相信他们在穿上白大褂宣誓时,早就明白孰重孰轻。他们应该知道自己身上背负的担子有多重,他人最最宝贵的生命就掌握在医生手中,所谓生死一念间,指得正是医生的一念。一念之仁,多少个赫英福都可以救活,一念之差,再多的王建民也只能客死异乡。
我们想告诉同仁医院,再多的推脱之辞,再狡诈的逃责之术都无法洗去王建民死在医院金字招牌上留下的斑斑血痕,找来再大牌的人物替自己说话也无法救回已逝的生命,如果真想补救过错,那就请在日后多救活几个“赫英福”,为之前的见死不救赎罪,为已受辱的百年“同仁”招牌重新镶金。
渴望有一天,在同仁医院里,也能听到一句“生命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更渴望有一天,在全国每一所医院里都可以听到“生命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这句话。那时,“王建民”们可以安息,“赫英福”们也不用在再贫穷而害怕疾病!医生,医生,医治众生,请给患者以生的希望,莫让他们面对死亡的沉沦,即使他没有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