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例1:“你简直是不要命了”
1998年,被胆结石病痛折磨得实在受不了的金桂兰,在亲友和同志的奉劝下,到牡丹江红旗医院进行诊治。天有不测风云,医生却意外地发现她乳房肿瘤且已转移到了腋下淋巴(后经专家鉴定确诊为乳腺癌),医生当即决定次日上午做腋下肿瘤病理的切除术。上午手术做完已经12点多了,大夫嘱咐她中午躺在床上好好休息,以防止刀口感染,因她与当事人约好到中级法院法医室做鉴定,她不顾大夫嘱托和爱人的规劝,央求爱人扶着她乘出租车,赶到法院门口,爱人既疼爱又埋怨的说她:你这是何苦呢?她回答说:“老百姓打官司本来就不容易,要是来了找不到门,该多上火,放在咱身上咱咋想啊!”近一个小时办完事后,才回到医院打点滴,医生说她这个时候还出去简直是不要命了。
事例2:“事情越早解决越放心”
乳腺癌的化疗还没结束,金桂兰又得了胆结石病,每次疼起来都如刀搅一般。好几次,她正接待着当事人,胆结石病发作了,她咬着牙,用笔顶着胸口继续工作。实在疼得受不了了,她就找个没人的屋,滚到沙发上哼几声。一次她正在开庭审理案件,病疼突然发作,她先用笔狠狠的顶住胆部,以减少疼痛,后来实在坚持不住了,带着痛苦的表情向当事人表示一声歉意,便跑进一个无人的办公室,用被了蒙住头,疼得出了声。20多分钟后,疼痛减轻,她揉了揉红肿的眼睛,又坐到了当事的面前。庭长劝她,实在不行,你就先让当事人回去。可金桂兰却说,当事人来一次不容易,事情越早解决越放心。
事例3:“离不开生我养我的这片故土”
1998年,牡丹江市中院领导考虑金桂兰家住在牡丹江,身体又不好,打算把她调回牡丹江市里工作,宁安法院党组也多次要将她调回院里工作,虽然她也想离家近些,不用这么劳累,但是她却舍不得家乡父老乡亲对她的过牵挂,舍不得自己工作三十年的热土,她说:“我舍不得离开法庭,舍不得离开这块地方,因为毕竟我在这工作多年了,是这块土地养育了我,我就觉得应该为这方百姓多做点事情。”
事例4:对丈夫的愧疚
乳腺癌术后,金桂兰的右臂一直肿胀得比左臂粗一倍,连写字都困难。胆结石手术的刀口又一直不愈合。刀口流出的脓水时常把衣服都浸透了。金桂兰经常偷偷地自己往外挤脓血。一次,同事看见吓坏了,要带她去医院。她却不经意地说:“没事,把脓挤出来就好了。”去年九月份对她来说又是一个重弹炸响了,她爱人也被检查出患有癌症,这给她这个本来就已拮据的家庭带来了更沉重的压力。李永春手术时,金桂兰请了一周的假,李永春只让她在医院守了三天:“桂兰,你身体不好,工作又忙,回去吧。”李永春何尝不希望妻子守在自己身边哪,可是,他知道,在妻子的心中事业的砝码更重。每月她的丈夫都要到医院化疗一次,由于心理压力和病痛的折磨,她丈夫非常想让金桂兰在身边陪伴,然而每次都因为金桂兰工作忙而没有陪同。一天她丈夫央求她说:“桂兰,以前你有病都是我陪你去,明天你也陪我去一次吧。”金桂兰早就想留在丈夫身边好好照顾丈夫,尽自己多年未尽的妻子责任,可是那个周一她却安排了一个庭审,而当事人又都在外地,到法庭不容易,考虑到这一点,为了不让当事人白跑一趟,她又没有答应丈夫这一小小的要求。临上火车时,望着丈夫祈盼的目光,她强忍着没让眼泪流出来。
事例5:最遗憾的事
金桂兰的儿子一男刚刚六岁,便患上了营养不良症,满头的白发与这个幼小的年令极不相称,瘦弱的身躯与同龄的孩子相比显得是那样的弱不禁风。一次,儿子瞪着懵懂的眼神,抬起小脸问妈妈:妈妈,我怎么长出了和爷爷一样的头发?儿子稚嫩的问话触痛了桂兰的慈母心。她抱着儿子的头眼泪哗哗地流个不止。世上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不期盼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可金桂兰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她所深爱的人民,她根本无暇顾及儿子的冷暖饥饿。小一男经常在家里生一顿冷一顿地吃方便面、喝冷菜汤、啃剩馒头。邻居们都认识这个脖上挂着钥匙,面黄饥瘦的小男孩儿。金桂兰还记得儿子一男刚上小学一年级的一天,她外出办案回家已近子夜,一男身底下连褥子也没铺,已在冰凉的炕上睡着了,孩子的枕头边放着半碗剩饭,哭过的泪迹未干......望着睡梦中儿子挂满泪痕的小脸,桂兰的心痛得象锥刺般难受。她抚摸着孩子喃喃自语地说:“儿子,妈妈以后再也不这么晚回来了,再也不会不管你了。”可这样的承诺桂兰不知许了多少次,却没有一次兑现。还有一次,桂兰出去办案,把儿子放在办公室里写作业,由于走的匆忙,忘了给儿子留钥匙。夜幕降临了,一男回到家门口等待妈妈。树上的小鸟都归了巢,可妈妈还是没有回来。大约九点多钟,一男被漆黑的夜色包围着,不禁吓得哭泣起来。哭声惊动了附近的一位大妈,老人心疼地把孩子接到了自己家里......凌晨两点,办案归来的桂兰找不到儿子急得团团转......一个多小时后,当她在大妈家见到儿子时,这位大妈辟头盖脸地一番数落:“桂兰哪桂兰,哪有你这样当妈的,整天想着别人的事,连儿子都不要了!”由于自幼缺少母亲的照顾,小一男学业平平,自己的家住在牡丹江师范学院内,可儿子却无缘进入大学校门,只好参军去了部队。至今提起这事金桂兰还是热泪盈眶,她说:这是我一生最遗憾的事。
事例6:“她这是在拼命啊”
2005年,金桂兰审理原告渤海集团与被告赵海霞、邱云峰供热纠纷一案,仅用了一天时间,她就将两起案件都调解解决,渤海集团法律顾问牟永森了解她的病情,说“她这简直是在拼命啊”。出于对金桂兰同志的关心和感谢,渤海集团给金桂兰送去2000元“奖金”,但被金桂兰婉言谢绝。
事例7:不机械执法
东京城镇某村民张某出租打稻机给林某打水稻,不成想,稻草起火,把林某的水稻给烧了,造成损失。林某说是打稻机冒的火花引发的火,张某说是林某抽烟扔的烟头引发的火。林某为此将张某告上法庭,要求其赔偿损失。但是,当地公安消防机关经勘查,也无法确认是哪方责任,认为起火原因不明。据此,依法应判令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可是原告辛苦一年的劳动成果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损失了,原告怎能服气。而被告的打稻机被公安机关扣押,每被扣押一天,被告就有一天的经济损失,被告对此也心急如焚。于是,金桂兰决定先不判决,调解一下试试。当时正是大礼拜,难得一周回家一次的金桂兰顾不上回家休息,将原、被告当事人找到法庭耐心做调解工作。经过工作,被告同意补偿原告经济损失400元,将补偿款给付原告,当天,被告就将打稻机取回,避免了损失进一步扩大。
事例8:当事人的误解
今年,金桂兰负责审理一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一案,原告李英伟酒后与潘世杰相遇,二人因琐事争吵,进而撕打,李英伟被潘世杰打成轻微伤,为此诉至法庭。由于当时正是开春农忙季节,为了找到被告,金桂兰利用晚上时间到潘家去了10余次,也没找到潘某。李英伟看自己的案件迟迟没有审理非常生气,便来到法庭找到金桂兰,当金桂兰向他解释情况时,他不相信去10多趟也找不到人,气呼呼的说:“还劳模呢,案件为什么不及时处理。”后来李英伟通过他人证实金桂兰确实为了自己的案子去了10多次找被告,非常感动。该案经过金桂兰调解,被告当庭给付了赔偿款。
事例9:不给当事人增添诉累
城东乡下窨子村,原告谢某与被告李某两家是邻居,因琐事产生纠纷,被告将原告打伤。此后,被告和丈夫都离家到牡丹江去打工,房子交由其弟看管。原告起诉后,法庭到被告家送传票,但是被告弟弟搪塞不知道被告下落。按理该案可以公告送达,但金桂兰想,原来本来花的就不多,如果公告送达会增加被告承担的费用,被告的抵触情绪只会更大。于是,她每天晚上都到被告家去一次,连着四、五天,被告的弟弟很受感动,答应把他姐姐找回来。最后,在金桂兰的主持下,原被告达成了调解协议,双方都表示继续做好邻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