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崭新的皖北煤电集团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
东北网淮北10月26日电(记者 杜筱) 皖北煤电集团自1984年诞生之日起,面对基础差、底子薄、没有国家政策上的扶持等困难和挑战,“皖北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20年来,坚持走内涵挖潜和外延扩张相结合的发展路子,累计生产原煤1亿多吨,上缴利税近30亿元,为安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4年实现利润总额2.2亿元,位居安徽国有企业首位。
“坐在煤山无煤烧”催生安徽自已的煤矿
上世纪80年代初的安徽,可以用“坐在煤山无煤烧”来形容。当时,有煤全部由国家统配调拨,淮南、淮北矿务局虽座落在安徽,但属于中央统配煤矿,生产出的煤炭,安徽没有1吨的支配权。
守着煤山却年年闹煤荒的窘境让安徽省委、省政府下定决心要发展自己的煤炭工业。在这样的背景下,1984年5月诞生了安徽自己的煤炭企业――皖北矿务局(皖北煤电集团的前身),从此结束了安徽这个煤炭资源大省无煤烧的尴尬局面。
基础差底子薄困难挡不住皖北煤电的发展步伐
企业成立初期,基础差,底子薄,矿井数量少,生产规模小,装备水平低,设计年生产能力合计只有186万吨。而且,作为地方煤矿,一直不能享受国家扶持原统配煤矿发展的亏损补贴、“两税”返还、三产贴息贷款、衰老矿井政策性关闭破产、电价调整补贴、债转股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几乎没有国家重点运输计划,企业发展历程十分艰难。
面对诸多困难和挑战,“皖北人”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自强不息,坚韧不拔,艰苦奋斗,凝心聚力,坚持走内涵挖潜与外延扩张相结合的发展之路,积极探索和实践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地方煤矿建设模式,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型煤炭企业在皖北大地快速崛起,成为在全国煤炭行业中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影响力的一支新生力量,在原全国地方煤矿系统独树一帜。
在集团成立20周年的2004年,原煤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大关,达到1018万吨,跨入了全国特大型煤炭企业的行列;销售收入实现36.2亿元,同比增长82%;实现2.2亿元,同比增长127%,位居全省省属企业第八位、全省国有煤炭企业第一位;实现4.03亿元,同比增长64%;员工人均年收入:首次突破2万元,同比增加了5063元。
企业成立20年来,累计生产原煤1亿多吨,上交利税近30亿元,为淮北市及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企业连续多年成为安徽工业50强和中国煤炭工业50强,并曾跨入中国工业企业500强行列。
|
利用煤矸石为原料生产建筑材料变废为宝
|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再造一个新皖北
20年的奋力拼搏,使皖北煤电集团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型煤炭企业成为在全国煤炭行业中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影响力的一支新生力量,在原全国地方煤矿系统独树一帜。但该集团的领导班子没有停滞不前,而是充满加快发展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在认真分析企业内外部条件,找出自身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立足于自身实际和比较优势的发挥,研究制定出构建以采掘业为基础,以“煤电化、煤炭物流、非金属材料开发、金融资本运作”为支撑的发展战略框架,决定用5到8年的时间再造一个新皖北。
通过实施矿井技术改造,加快新井建设,使原煤年产量2008年达到1500万吨,到2010年突破2000万吨。同时以“皖北”品牌为依托,整合上游煤炭企业和下游客户资源,大力发展煤炭第三方物流,构建大物流基地,力争到2010年建成华东地区最大的、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煤炭物流企业,实现年交易量1000万吨以上,使集团商品煤年销售总量突破3000万吨。重点发展煤炭深度转化,延伸煤炭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实现集团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力争到2010年前后,打造出全国最大的煤化工生产基地。
|
注重安全宣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