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郝振铧 |
郝振铧,男,35岁,汉族,中共党员,1994年参加公安工作,先后任牡丹江市公安局阳明分局刑警大队内勤、严打办主任,现任牡丹江市公安局阳明分局办公室副主任科员。郝振铧同志在本职岗位上做出了突出成绩,尤其是身患癌症以后,更加忠于职守,忘我工作。2000年5月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曾获得牡丹江市阳明区“优秀共产党员”;牡丹江市公安局“追逃专项斗争”先进个人;全省、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多项荣誉称号。
与癌共舞,尽显警察本色
——记共产党员、全国优秀人民警察郝振铧
进入二十一世纪,癌症作为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首,象幽灵一样在人群中肆虐,这仍然是一个谈癌色变的年代。然而,当这一穷凶极恶的“杀手”,在与一名人民警察遭遇时,它却只有收敛起残暴乖戾的本性,束手就擒。这位拥擒癌魔的人民警察,便是牡丹江市阳明公安分局民警郝振铧。
2000年3月,正当而立之年风华正茂的郝振铧,被确诊患上了支气管晚期肺癌,医生曾断言生存期限不会超过半年。就在生与死对撞的夹缝中,郝振铧以一名共产党人的坚强意志,以羸弱之躯与病魔进行了一次次殊死搏斗,不但紧紧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更在公安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充分展现了一名人民警察的卓越风采。其勇抗病魔的大无畏精神和为公安事业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已经成为公安战线学习的楷模。
病魔肆虐,而立之年遭遇生命寒流
郝振铧出生在一个非常贫困的农村家庭,父母亲都是没有文化的农民,拮据的家庭,让他的两个哥哥一个姐姐都在没有读完初中时,就辍学回家务了农。一家人把读书的机会、走出农村的梦想都寄托在了郝振铧身上,他就是这样在一家人殷切的期望中长大的。1990年,勤奋好学的郝振铧不负家人期望,以高分考入西南政法大学,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并于94年8月毕业后分配到牡丹江市阳明公安分局,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
因为家在外地,又是单身,在任刑警内勤和刑警中队长工作期间,郝振铧在单位一住就是3年,工作成了他生活的全部。那几年正是刑侦工作大变革时期,作为全国先进单位和刑侦改革试点,郝振铧身感自己岗位的责任重大,除了认真完成本职工作外,他还利用晚上时间,撰写了大量涉及刑侦改革、侦查破案、基础建设等方面的调研文章,并参与了多起大要案件的侦破工作。经常都是在夜深人静时,郝振铧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奋笔疾书,制定侦破行动方案,梳理汇总破案信息,有时甚至会通宵达旦,而他总是乐此不疲。
郝振铧的工作表现和成绩,很快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全局民警的认可,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注。1997年底,郝振铧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次年便被评为全区优秀共产党员,几年时间里,郝振铧先后多次荣获市级综合治理能手、严打先进个人及政法系统调研先进个人等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刻苦勤奋的工作,不仅让郝振铧一次次拥有荣誉和骄傲,也让他收获了甜美的爱情。因为当时单位没有电脑和打字机,郝振铧有时要在附近一家企业的打字室里加班加点到很晚,时间久了,给在打字室工作的一个女孩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正是郝振铧对生活的热爱,对超负荷工作的无怨无悔,使得两个年轻人走在了一起,相约携手一生。
崇高的职业,甜蜜的爱情,让郝振铧感觉人生是那么充实和美好。然而,就在郝振铧对未来充满了无限憧憬时,病魔却无情地侵袭着他的躯体。1999年下半年以后,忙碌劳累中的郝振铧,常常会感到胸椎间歇的出现锥痛情况,感冒频发,有时呼吸费力,接着又出现了血痰。但是,这些丝毫没有影响到郝振铧的工作,他常常是用手揉揉胸部,又没事人一样忙了起来。领导和同事们见他工作起来这么拼命,多次提醒他要多注意身体。而那时的郝振铧,就像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被一种紧迫感和使命感鞭策着,忘我的投入到刑侦工作中。
进入2000年后,郝振铧咳血情况越来越严重,为了不使家人担心,不给组织添麻烦,他依然没有声张,只是吃了一些普通的止咳止血类的小药,一如既往地在他热爱的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着。
3月中旬,郝振铧病情开始加剧,他才不得不放下手头工作,由爱人陪同到哈尔滨医大二院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在提取检材时,引发了肺内大出血,一股股的鲜血从郝振铧的鼻腔嘴里喷涌而出,止血针一连打了五针才把血止住。更令人无法相信的是,诊断结果竟然是支气管肺癌,而且已经是晚期!医生从常规断言,郝振铧的病程不会超过半年。
这个打击太沉重了!死是什么?死是人生旅程的句号!死是所有美好未来的休止符!死是无穷无尽的黑暗!面对死亡,五彩斑斓的世界,难以割舍的亲情,未酬的理想和志向,一切的一切都将化为虚无。它确实太沉重了,让如此年轻而又充满朝气的郝振铧如何能够承受?对美好生命、对幸福家庭和对这个世界,他有多少不舍啊!他舍不得自己已经年迈的老母亲,舍不得善良贤淑的妻子,舍不得蹒跚学步的儿子,而更让郝振铧难以割舍的还是公安事业。做一名好警察一直是郝振铧追求的人生目标,穿上威严的警服,头顶着闪亮的警徽,可以为百姓做好事,为党尽心工作,这是多么荣耀的事情啊!
直面生死,在凄风苦雨中学会坚强
为了不让自己在病床上度过宝贵的最后时光,回到单位后,郝振铧没有声张病情。他开始默默整理着手头上还没有完结的工作,把这些年来自己经手的各项工作,都做了一次全面总结,暗自做好了移交前的准备。那时全局正在开展“严打”工作,郝振铧作为刑警内勤和严打工作的具体负责人,每天都忙得团团转,他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是一个绝症病人。
2000年4月16日,依然工作在岗位上的郝振铧感觉烧得厉害,头重脚轻,右胸口也一阵阵的疼痛。下班回家后,他一头扎到床上,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了。晚上八点钟,局里又打来电话通知,说有全市紧急统一夜查行动。郝振铧赶紧挣扎着爬起来,让妻子扶着赶回分局加了一个夜班,结果第二天一早,已经极度虚弱的郝振铧昏倒在办公室里。直到这时,单位领导和同事才知道他身患癌症的事情。
在肿瘤医院,随着化疗的深入,强烈的毒副作用也日益明显。头晕恶心,牙龈出血,头发大把的脱落,而每次吃饭更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放弃生命,好象只在自己的一念之间,但郝振铧不能,他有太多的理由要活下去。为了能对抗病魔,尽可能延长自己的生命,郝振铧坚忍着,强迫自己从病床上爬起来,多走一步路,多吃一口饭,他在和死亡做着最后的意志较量。经过一个多月的化疗治疗后,郝振铧病情开始稳定下来。在接下来的放疗治疗期间,郝振铧办理了出院手续,他上午到医院看病,下午便回到单位,继续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进入9月份后,郝振铧病情再次出现恶化,胸腔大量积水,单位领导强令他停止工作,派人把他“押送”到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准备进行右肺摘除手术。但不幸的是,在打开胸腔后,发现肿瘤组织已经与肺底静脉粘连,而且已经出现淋巴转移现象,手术宣告失败。
因为身体极度虚弱,已经不能再进行放化疗治疗,郝振铧成了医院拒绝接收的病人。为了最后一线希望,岳父、母毅然将房子(婚后郝振铧一直与岳父母同住)低价变卖,多方给郝振铧寻求中药和偏方的治疗,但收效甚微。
这一连串的打击并没有让郝振铧绝望,对生命的渴望、对公安事业的留恋和对理想的追求,成为他那段最困难时期的强大精神支柱,并转化为一种超强的精神意志。郝振铧正是以这种顽强的精神意志,与病魔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在几经反复后,他的病情再次稳定下来,这让所有曾经给郝振铧看过病的医生都感到震惊,他们都情不自禁的说:看来警察有特殊的抗癌功能。病情的稳定,也让郝振铧又一次赢得了宝贵时间,可以继续穿上警服,多尽一名人民警察应尽的义务。
与癌共舞,勇士的生命之花依然绚丽
2002年4月,全国范围的严打整治斗争正进入关键阶段。带着分局党委的信任和关爱,郝振铧这个在医学理论上早被判了“死刑”的人,毅然接手了严打负责人工作。在各位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他和内勤用了很短的时间组建办公室,熟悉各项业务,理顺各方面关系,使全局的严打综合工作得到了保证。
6月初,阳明分局在全市率先举行了返还失物大会,作为严打办的负责人,郝振铧从策划到具体实施返还失物的每一个细节,整整忙了一周时间。返脏当天正是一个大热天,汗水沾湿了郝振铧的背心和警衬,手术刀口和肺与胸腔粘连部位也开始疼痛。领导和同事们心疼他,几次劝他到车上休息一会,但郝振铧始终忙碌在返脏现场,一直到整个活动结束。
在严打办工作的2年中,郝振铧以顽强的毅力,组织参加了近百场大大小小的战役、专项严打斗争、夜间巡逻堵卡行动等,先后撰写了十余万字有关严打内容的通讯稿件、调研文章,多次迎接省市领导的检查验收,他还先后被树为市、区两级学习标兵及综合治理能手等称号。在忙忙碌碌中,郝振铧常常忘记自己是个绝症病人,而且身体状况也日趋稳定,癌细胞也在他的无畏和蔑视中停止了扩散的脚步。
严打工作结束后,分局领导考虑到郝振铧的身体状况和业务专长,把他留在局办负责调研工作。这是一份相对清闲的工作,但郝振铧并没有因此而懈怠,为了能写出高质量的调研文章,他坚持经常深入基层实战单位,调查走访,掌握第一手资料。尽管这样有时会让他体力不支,但郝振铧始终坚持以顽强的毅力,投入到自己所热爱的工作中,并从中体味着工作带来的快乐。
2004年6月26日,是全国禁毒日。以前每年的宣传活动都是由郝振铧来组织的,这一次他又主动请缨,同一些民警一道上街悬挂标语和散发传单。这过程中,郝振铧突然感觉双眼出现了严重的复视现象,看什么东西都是双影,头晕眼花。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因为肿瘤转移到大脑,压迫视神经造成的。意识到情况不妙的郝振铧并没有慌乱,他赶紧摸索着扶住路旁的一棵树坐在地上,大概过了20多分钟,情况才稍微有所缓解。回到单位后,郝振铧又连忙把当天活动情况写成一份简报,向区里和市局进行汇报,然后才躺在单位沙发上休息了一会。
在办公室工作期间,郝振铧先后撰写了近20篇真实反映辖区社会治安状况、总结基层好的经验做法的调研文章,并提出许多独到而有实际操作性的解决措施,给领导决策提供了有力的参照依据,其中大部分都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由他撰写的反映基层公安工作的调研文章《铁马冰河入梦来》一文,被收录在光明日报组织编辑的《新时期公安队伍建设与治安管理探索实践》丛书中,并获得优秀作品奖。
与此同时,郝振铧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文学创作,热情讴歌身边的先进人物事迹,歌颂伟大的公安事业,其作品曾多次在《警官》、《党的生活》等刊物上发表,他还被牡丹江市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并担任市散文诗会副会长等职务。在2005年牡丹江市“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征文”活动中,郝振铧创作的《贵宾与跪恩》一文获得一等奖。目前,由郝振铧根据自己亲身经历撰写的十余万字纪实文学《癌症之证》书稿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最后的编审程序。
2003年7月1日,郝振铧作为全市优秀民警,在全市公安系统“建党八十二周年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上,第一次讲述了自己勇抗病魔、顽强工作的不平凡事迹,在广大干警中引起强烈反响。2005年4月1日,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先进事迹报告”大会上,郝振铧作为全市4000名警察中优秀公安民警代表,以《无悔的青春》为题做了发言,深情表达了自己对党、对公安事业的无限热爱,突出显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为了大力宏扬、学习郝振铧勇斗病魔的大无畏精神和为公安工作鞠躬尽瘁的无私奉献精神,上级机关多次做出向郝振铧同志学习的决定和批示,并先后授予其全省、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等光荣称号。
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在人生的舞台上,已经走过五年抗癌之路的郝振铧,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拥抱着美好生活,以“只争朝夕”的使命感投入到朝气蓬勃的公安事业中。虽然他的右肺萎缩得只剩下三分之一,身体依然很虚弱,而病魔也许会在某天再次肆虐,但经历了这一场人生磨难,经历了这一场生死考验,这位铮铮铁骨的人民警察,一定会在未来的人生之路上走的更远更从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