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特殊群体的挣扎与呼唤 |
|
|
|
|
北京东单公园一角。该公园是北京同性恋人群聚集较多的地方。 编者按:文明让我们增加理性,发展让我们选择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2005年之于3000万中国同性恋群体来说,绝对可以看作是一个节点。媒体已向同性恋话题开放空间———8月8日,央视《新闻调查》栏目首次公开报道中国社会中的同性恋现象,引发空前关注。在这期题为《以生命的名义》的节目中,平时隐匿在角落中的同性恋者们走上前台,平静而真诚地讲述着自己的故事;大学“通识教育”阶段的沉默也被打破———9月7日,备受关注的《同性恋研究》本科生公选课在复旦大学光 | 华楼正式开课,这是全国高校中第一次在本科生阶段开设关于同性恋研究的公选课。仅能容纳100人左右的教室不仅座无虚席,而且座位之间的走廊也挤满了前来听课的学生和媒体记者。 当然,不要以为中国社会的同性恋话题都如此轻松。尽管社会上的争议颇多,但这仍是历史性一刻。同性恋成了可以在媒体上、在街头巷尾间讨论的话题。禁忌一旦打破,一个以隐秘为特征的时代也宣告结束。 对待同性恋的宽容度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标志,而中国在建造文明和谐的社会中,对待不同生活取向人群的态度也正发生着变化。 《市场报》 (2005年09月16日 第二版)
|
作者: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强锐
(
强锐
的博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