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地震,特别是一次强烈地震之前,大都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这些与地震的发生有密切联系的异常现象,就叫做地震前兆。地震前兆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它们都表现为自然界突然发生的某种与地震发生有关的变异,是地震前大自然的信号警告。地震前兆的种类,概括起来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宏观前兆.一类是微观前兆。那些不能被人的感觉器官直接察觉.需用仪器才能测出地震前兆,统称为微观前兆。另一类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觉察的地震前兆,统称为宏观前兆。
微观前兆是指人不能感觉的微弱的地震异常活动。地面倾斜、伸缩、海平面的升降等,反应地球物理学现象变化的地磁、地电、地温、电磁波、重力、水氡、水质成分等的变化。这些微观前兆现象是由地震专业人员进行专业观测研究。地震宏观异常的观测和研究是我国地震预报研究特色之一,曾经在海城、松潘、岫岩等大地震的成功短临预报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地震工作者、群测群防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发现大的地震发生过程中,每次大震前都有一些前异常现象,特别是有丰富的宏观前兆现象。例如井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陡涨、陡落;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动物习性异常反应;地声、地光、火球;植物的反常开花结果等。由此群众总结了如下谚语:
群测群防搞预报 宏观异常很重要
井水忽高又忽低 变色变味冒气泡
果树提前把花开 植物反季发芽早
骡马牛驴不进圈 狗上房屋狂吠嚎
老鼠蛇子和家兔 纷纷出洞向外逃
鸟不进窝鹅鸭飞 家养金鱼上下跳
地声地光很怪异 这是它们来预报
宏观异常排干扰 方法简单效果好
在大地震发生前动物的异常变化特别丰富和突出。人们对震前动物异常现象,在很早以前就有所认识。据资料和近40年来我国所发生的强震震例统计,震前有异常反应的动物已有100多种。一般说来,动物在地震前大多为惊恐反应,象遇到敌害,极度紧张,少数表现为抑制型,表现为萎靡不振。我国历次震例表明,动物异常超前时间多数在24小时左右,震前1 1小时动物异常的频率会有所增高,震前2~3小时达到高潮。
有些大震有地声、地光现象,地声、地光现象比较复杂,很难做出确切描述。一般而言,与人看惯的光象、听惯的声音不一样,让人感到怪异甚至恐惧。地光的特点:一般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也有出现于震前数小时或更早的。它形状各异,有带状光、球状光、片形光、火样光、柱状光等,颜色多样,呈红、白、紫、橙等色。地声的特点:多数出现在震前或震时,但也有出现在震前几小时甚至几天的,声音类似于机器轰呜声、雷声、炮声、狂风呼啸声、撕布声、石头相互摩擦声等。另外还可能有天气骤冷或骤热.出现大风、大雨、大雪等急变化。
1986年2月9日至8月16日我省德都发生的中强震群和2005年7月25日大庆市林甸县发生的5.1级地震,震前都出现过狗狂叫、叼狗崽搬家;鸡鸭晚上不进架、惊叫、乱飞;老鼠不怕人、惊恐乱窜等动物习性异常的现象。因此,发现这些宏观异常现象的群测群防人员要及时上报,对实现地震的短临预报至关重要。
确地识别地震宏观前兆异常现象,不仅对地震专业工作者十分重要,就是对广大人民群众也十分必要。因为这些起宏观现象都是在临震前几小时或几天前发生的,而且越是临震前异常种类越多数量也越大,如果群众及时将这些宏观异常报告地震部门.对于判断震情和准确预报地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震前兆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它们都表现为自然界突然发生的某种变异。但自然界的突然变异现象是很多的,有些的确与地震的发生有关,有些则与地震无关,是其它原因所造成,情况十分复杂。因此如正确识别地震前兆异常就非常重要。比如前面列出动物习性异常有可能是地震前兆异常,但是疾病或环境变化以及生理上的原因,也可能使动物反常。比如地震可以引起地水位变化,降雨、灌溉也可能使水位上升,大量抽水或干旱又可使水位下降。在这样复杂的现象中,要识别哪些是地震前兆.就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排除那些可能引起的干扰因素,才能捕捉目地震前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