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报道 生活报发起举办哈市首届邻居节的活动已经有半个月的时间了,无数群众参与其中,或亲自为邻里烹制盛宴,或来信来电诉说邻里故事,这其中,很多年轻人以自己的视角描述了他们心中的“邻居”。
“在我心中,邻居的概念还停留在过去的印象中,他们像亲戚,像朋友,就如同一家人,但现在没有这种感觉了。”30岁的孙强是一名律师,他说自己小时候住在道外,左右邻居都认识,天天张姨、李叔地叫着,做好菜给前院送点,缺盒火柴隔壁给扔过来,大家都不见外。后来生活条件改善了,大家都住上了楼房,新邻居间你防着我,我戒备着你。久而久之,相互间就陌生了,也没了那份感情。
自由撰稿人滕洪利说,曾几何时,邻居作为人与人之间非常重要的一种关系而存续着,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这种情感的交流。过去是离得很远就有一双温暖的手伸过来,现在是隔壁住着见面都不相识。“我的邻居”这句话,在人们日常交流中已很少听到。只有当楼上楼下发生矛盾时才会见面,也许这是大家对邻居最深刻的印象。
网友“谢谢”刚参加工作,他在给邻居节的留言中说,自己身边的人除了亲戚、朋友、同学和同事外,从没想过还有邻居“这一位”。“我们这些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家里一般都是一个孩子,没有经历过和邻居同甘共苦的日子,性格孤僻,表现欲望强,没有团结互助的观念,所以只知道关门过自己的生活。其实我们也想象过那种邻里一家亲的情景,谁不希望和睦共处呢?但那需要每个人都敞开胸怀。”
“我觉得人们住上高楼大厦后,最大的变化就是邻里陌生、互不来往,我所担心的是这种‘城市壁垒’对后代的影响,孩子们没有了兄弟姐妹、没有邻里伙伴,整天面对电脑和游戏机,人与人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时间长了,肯定会产生自闭、自私、不合群的性格,在心理上也会产生影响,所以应该借助此次邻里节的机会,掀起一个‘邻居风暴’,真正建立起‘近邻’的情感纽带”。一位年轻的社会学者在给邻居节的建议中这样写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