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人在中国的出版事业起源于19—20世纪之间。最初他们出版的是有关传教方面的资料,后来开始出版一些俄国汉学家的关于中国各种情况的书,比如关于中国历史、地理、文化、民族、宗教、经济、政治等等。俄国汉语学校校长、哈尔滨法政大学副校长兼教授J.波兰特(Blant)编写的《俄语教学文选》、《俄华字语新编》、《汉字书面用语自修课本》等就是当时最早的,也是当时最完善的汉语教材。后来还出版了著名汉学家、通讯院士比丘林(Bichurin)写的《汉语语法》(1908年)、《中华帝国统计概要》(1910年)、《中国现代政治结构》(1910年)、《中国人的婚礼》(1908年)、《佛陀传略》(1910年)等。在日俄战争之前,俄国人在东北办过以下刊物:《电讯报》、《新边区报》、1904-06年办过《满洲军队报》、《满洲军队士兵报》。根据《东省文物研究会汇志•东省出版物源流考》(1927年哈尔滨,俄文版),哈尔滨俄国侨民发行的第一份报纸应该是1901年8月14日在哈尔滨出版的俄文报纸《哈尔滨每日电讯广告报》。这个报纸的创办人是罗文斯基(Rovenskiy)。罗文斯基是个很有经验的西伯利亚记者,由于政治原因曾被流放在西伯利亚。这个报纸创办不久(到下一年5月份)就停刊了,因为罗文斯基把这个报纸变成了宣传左倾的报纸。几年后又重新发行,可是很快就再停刊。罗文斯基还创办了别的报纸,比如《满洲报》、《年轻的俄罗斯报》。
1903年,中东铁路的管理局开始发行自己的机关报《哈尔滨新闻》。这个报纸发行的时间长达17年。这个报纸在哈尔滨的影响非常大,很多地方的人也都看它。1917年以后这个报纸改名为《铁路员工报》,1920年才停刊。1906年1月22日,一个林业资本家—波波夫(Popov)创办了《哈尔滨报》,它也是一份俄文报纸,这个报纸到1909年12月停刊。1907年8月1日开始发行《九级浪》,这个报纸后来改称《新生活报》。几乎同一年,《远东铁路生活报》问世。
除了俄文的报刊,中东铁路管理局还出版中文的报刊:《远东报》。《远东报》是1906年3月14日创办的,她是哈尔滨和整个东北地区的第一份中文报纸。《远东报》是一份综合性的报纸,内容包括:经济、政治、商业、文化、文学、俄语教学、社会等方面。这份报纸是中东铁路的机关报,如果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看的话,《远东报》的积极作用在于加强俄国人和中国人在东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合作,它的消极作用是这个报纸成了俄国沙皇在东北地区侵略政策的一个宣传工具。
《远东报》总编辑和副总编辑是史弼臣(Spitsin)和多波罗夫斯基(Tobolov- skiy)。他们都是俄国东方学院的毕业生,他们精通汉语和中国的经济与政治。这个报纸每年都收到中东铁路公司的资助17万卢布。《远东报》除了中文版以外还发行过蒙古文版,而且在一些国家的首都和商业口岸城市派遣了常驻记者。
1909年6月俄国东方学家协会在哈尔滨开始出版自己的报刊《亚细亚时报》。《亚细亚时报》刊登大量有关中国的文章,内容涉及到经济、文化、历史、政治等。
据统计,到1915年俄侨在哈尔滨出版的报纸和杂志、日报有1种、新办报纸有1种、全年报纸总数达4种、半月刊有1种、新办杂志有1种、全年杂志总数达7种、全年新出版物总数达2种、报刊总计达11种(《东省出版物源流考》)。
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以后,1922年前后,哈尔滨来了一批新的俄国侨民,有一部分是逃避当时俄国内战的难民,有一部分是被打败的白俄军人。来到哈尔滨之后,他们给哈尔滨当时已经很活跃的新闻和出版生活增加了更多的活力。根据《东省出版物源流考》的统计,1901年—1926年哈尔滨市俄国侨民出版的刊物有:报纸102种、杂志141种,全部报刊为243种。
当时的哈尔滨还出版许多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刊物,也有不少有关妇女方面的杂志,比如《妇女报》、《妇女和生活》、《妇女杂志》等。除此之外,还有军事刊物:《军事思想报》、《火枪兵》、《陆海军》等。民族性的刊物,如犹太人的刊物《哈尔滨犹太人协会理事会通报》、《犹太侨民和巴勒斯坦》、《犹太人言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