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底第一个台球案和第一架钢琴送到哈尔滨,那一天成为哈尔滨文化生活的重要一天。哈尔滨俄侨有唱歌的传统,尤其喜欢合唱、教堂合唱等。第一个合唱团是在铁路俱乐部成立的。1899年5月份来自捷克的厄尔莫里乐队在哈尔滨举行了第一个交响音乐会。到1903年哈尔滨已经有好几座日常开业的剧院了。铁路的员工经常组织业余的艺术活动,比如话剧、业余的音乐会、舞会等。
哈尔滨当时最大的音乐团体是俄国古老艺术研究会。这个团体逐渐发展成具有相当规模的演出剧团,不但在铁路管理局,而且在整个哈尔滨影响都很大。卡尔贝舍夫(Karbyshev)主持的三弦琴和手风琴乐队、铁路员工组成的合唱团等经常在铁路俱乐部举行演出。后来这个合唱团成员成了多年从事声乐的歌手、教堂唱诗班成员,比如歌唱家雷波夫、合唱指挥沙拉波夫(Sharapov),他们的专业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经常演唱俄国著名的歌唱家、合唱指挥家阿格列涅夫-斯拉维扬斯基的歌曲和各种节目。在演出期间,俄侨演员都穿着民族服装。这些表演的费用大部分也是从中东铁路那儿提供的。除了合唱以外,二人唱和独唱也非常受欢迎。
以联合哈尔滨俄侨青年、培养文艺创作力量为目标的K.P.文学艺术小组,每周举行一次音乐会,演奏钢琴、小提琴、吉他,表演独唱、合唱。虽然这个小组的活动不向社会开放,但会场经常满座。这个小组的主要演员基本上都是青年人。由赖斯基(Raiskiy)指挥的儿童合唱团培养了少年一代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表演才能。赖斯基和他的妻子多拉在小小的房间里整天都接待音乐爱好者。白天辅导孩子们唱歌,晚上指导成年歌手排练节目。当时哈尔滨还有一位俄国艺术热心支持者和鼓励者-诺维科夫(Novikov),他是中东铁路的老职员,博学多才,对戏剧艺术非常熟悉。谈到哈尔滨的音乐艺术,不能不提到教堂唱诗班。这里培养了一代音乐人才,有一些著名的歌唱家就是从教堂唱诗班出来的,各种乐团也经常到唱诗班来物色歌手。
跟中国音乐、戏剧结下了不解之缘的俄国犹太人阿龙•阿甫夏洛穆夫(Alen Avs- ialoliav)。他在中国居民中长大,从小就爱上了中国音乐和戏剧。1916年他在瑞士学习作曲,1918年重新回到哈尔滨,在那儿定居。他收集了许多中国民间的音乐素材,创作中国民族乐曲。他的第一部歌剧“观音”于1925年在北京上演。30年代初他创作了了交响音乐《北平胡同》,他把北京胡同里的从早到晚的各种声音都录下来了并吸收在这部乐曲中。当时上海还演出他的小舞剧《琴心波光》、三幕舞剧《古刹惊梦》等作品。聂耳在1935年写成的《义勇军进行曲》的谱子,第一个配器者就是这位俄侨犹太人。1945年上海演出规模非常大的歌剧“孟姜女”也是出自阿甫夏洛穆夫之手。1948年他去了美国,后来始终未能回到中国来。他对中国音乐事业的贡献相当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