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因喜穿白衣而被人称为“白衣民族”。
“白衣渡江”说的就是中国延边朝鲜族是从朝鲜半岛渡图们江迁移而来的故事。自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由于朝鲜的天灾人祸以及后来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使大批人背井离乡,渡江迁入中国延边地区定居,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朝鲜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文化水平较高、经济发展较快、人民物质生活较好的一个民族。带着对“白衣民族”的向往,赵玉明父子离开黑龙江省赫哲族便马不停蹄地奔赴“寒地黑土中华民族大团结万里行”的第二站——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到达州所在地延吉市已是6月9日夜里11点多了,人困马乏的父子俩找了几家旅馆,均由于没有专人看车怕车上带的物品出现意外而放弃了住宿,父子俩只好在车上过夜。
6月10日一早,赵玉明父子冒雨来到了州委¬对外宣传办公室,文吉桓主任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这位热情好客的朝鲜族兄弟在《中华民族分布图》延吉所在的位置用汉、朝两种文字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还在留言簿上留下了一个朝鲜族同胞对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愿望。
在去往延吉朝鲜族民俗村的路上,文主任热情地向他们介绍了朝鲜族的历史和文化。
话题是从松花江开始的。我国现有朝鲜族192万多人,有近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毗邻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这里属于长白山地区,而长白山脉是鸭绿江、图们江和松花江的发源地,由此说来,绥化与朝鲜族同胞也算是同饮一江水,因为流经绥化境内的呼兰河及诺敏河等河流的源头正是松花江。
其实对于朝鲜族,我们并不陌生。绥化市就有朝鲜族在这里生活,北林区就有兴河朝鲜族自治乡、庆安县、海伦市等地都有朝鲜族自治村,人们习惯称朝鲜族聚居的地方为“朝鲜屯”。朝鲜族的特色食品也成了我们餐桌上的美味,绥化街头食摊和有些酒店里经营的冷面、打糕、辣白菜及狗肉成为众多人竞相品尝的特色佳肴。可以说朝鲜族的特色饮食,就像一位无言的使者,沟通着朝鲜族与其它民族的联系,并且在不断地提升和传扬着朝鲜族的知名度。
他们来到位于市郊的延吉朝鲜族民族风情园时,天上还下着小雨。赵玉明父子在雨中参观了人造景观,从中进一步了解了朝鲜族的历史,目睹了朝鲜族传统体育项目秋千、摔跤、跳板的精彩,聆听了“阿里郎”、“金达莱”等美丽动人的传说,感受到了朝鲜族“农乐舞”、“长鼓舞”、“扇舞”、“顶水舞”、“剑舞”的美丽。农乐舞由古代庆祝狩猎丰收的舞蹈发展演变而来,其中男子用力甩动头部,使“象帽”顶上3米长的“象尾”绕身体旋转飞舞,更是独具风采,充满活力。置身于民族风情园,赵玉明父子仿佛听到了节奏明快的长鼓伴着伽椰琴、筒箫的天赖之音。其实中国大多数的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而朝鲜族却是佼佼者,这主要是朝鲜族的歌舞一是具有广泛性,二是具有独特性。所谓广泛性,是说朝鲜族人不仅在节日期间,就是在平时的业余和工间休息中,不论男女老少,都能即兴歌唱,翩翩起舞。而且一跳起来,不论男女老少,人人上场。所谓独特性,是说朝鲜族舞蹈独具个性,是中国民族舞蹈中的一支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