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如何做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领头羊”? |
|
|
|
(图为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何立峰在接受记者采访)
红网福建6月17日讯 “中国网络媒体福建行”采访团在福建采访的第一站就是福州市。6月17日上午9点,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何立峰接受“中国网络媒体福建行”采访团专访。何立峰表示,在福建省大力发展和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浪潮中,作为省会中心城市的福州一定要做“领头羊”。
他说,做“领头羊”最关键是要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具体来讲,就是要做大做强福州的经济、基础设施、城市规模及社会事业,加快把福州建设成为区域经济的“一个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六个中心”(产业聚集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商贸物流中心、交通运输中心、信息研发中心、教育文化中心)。
另外,何立峰还说,作为一个省会中心城市,应该要有足够的吸引力、集聚力、影响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作为中心城市的带头带动、示范辐射、综合服务等作用。为此,他向记者清晰的描述了福州市将如何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的思路举措:
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经济
经济是基础,也是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的重中之重。从福州市当前的实际情况看,发展的短腿还是工业,因此必须继续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突出发展工业,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坚持能快则快,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围绕福州现有的龙头骨干企业、支柱重点产业和产业基地,主动对接,加强工业项目的引进、落地工作,下大力气抓好产业链配套招商,不断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群,打造具有实力和竞争优势的区域品牌和制造业基地,力争用5~8年时间使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使工业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显著提高,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
依托机场、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枢纽,加快建设大型仓储中心、配送中心和物流信息平台,培育具有相当规模的物流企业,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零售连锁企业,整合建设一批档次高、功能全、辐射广的区域大型专业、综合批发市场,大力发展会展业,努力把福州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东南沿海的区域性物流和消费中心城市。
充分发挥省会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中介,努力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金融服务中心。大力发展水产、畜牧、果蔬、花卉、食用菌农业五大产业,突出扶持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搞好农产品深加工,建立、巩固、完善一批农副产品流通中介服务机构,促进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有效解决农副产品卖难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力争今后一段时间全市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年均5%和6%的速度增长,201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32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00元。总之要通过省会经济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不断增强省会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
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的重要保障。福州要适应经济跨入新一轮快速上升周期的需要,集中力量、集中资金上好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使福州的基础设施进入一个新的功能提升期。
在对外交通方面,加快京福高速公路福州段、机场高速公路建设,积极配合省里动工建设福温铁路、福厦铁路,早日启动外环高速公路、湾边大桥等一批重大项目,进一步拓宽对外通道,力争“十五”末期至“十一五”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对外交通网框架。充分发挥福州港口资源丰富、口岸优势等有利条件,加快推进江阴港区、罗源湾港区深水泊位建设,完善口岸城市功能服务系统,扩大城市集聚效应。
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着眼于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抓紧启动一批市政道路、跨江大桥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拓宽改造中心城区部分道路,继续实施城区道路交叉口改造,加快停车场、站、点等城市交通设施的建设,提高中心城市的交通运转能力,使城市交通与人口集聚、经济建设和谐发展。大力推进华电可门电厂、国电江阴电厂、LNG福州地区项目等强化城市能源保障的重大项目,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和保障能力。加快建设一批有利于提高城市生活质量、促进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发展的环保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规模
按照国际适用标准,作为省会城市的福州,市区人口规模达到300—350万人是比较合理的,也有利于各项功能作用的发挥。基于这种认识和所具备的基础条件,福州提出要科学适度合理地扩张中心城市规模,到2020年市区建成区面积争取达到35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规模350万人左右。为此,福州将着力在“拓展空间、优化环境、集聚要素”上下功夫,不断增强省会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综合竞争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拓展空间”,就是继续大力实施城市建设“东扩南进西拓”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新区建设和旧屋区改造。按照“市区合作,各有分工,平稳推进,限期完成”的原则,争取到2005年基本完成中心城区现有旧屋区改造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跨越乌龙江,加快建设大学城、南屿片区及青口投资区,建立健全青口汽车城、上街大学城城市管理体系。按照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强化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功能的要求,适时适度启动行政区划调整。进一步加快建设闽江口城镇体系,稳步发展次中心城市和卫星城镇。
“优化环境”,就是加大市容、交通、内河、园林、灯箱广告、集贸市场、社区卫生管理力度,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城市居民居住在福州、创业在福州、平安在福州创造更加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强化城市长效管理,加强城市景观设计,加快建设一批城市公园,搞好环境保护,力争尽快实现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目标,推动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集聚要素”,就是以要素集聚为重点,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完善城市户籍管理各项制度,扩大城市人口规模,进而促进人才、产业、技术、资金向省会中心城市聚集,使福州真正成为全省的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物资流集散地。
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社会事业
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离不开社会事业的有力保障。福州将按照与本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相协调的要求,努力构建省会中心城市一流的社会事业发展体系,力争使福州社会事业发展总体水平进入全国前列,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中心。
进一步加快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领域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文化产业化、社会事业市场化运作进程,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努力构筑人才高地,致力于建设学习型社会,培育发展福州特色文化、塑造福州城市精神,力争创作出一批在全国、全省有较大影响的文艺精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实施“名师、名校”工程,努力实现一流的中小学教育目标。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努力把市属重点医院、特色医院建成省内一流医院,加快发展民办医院和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发展体育产业化和全民健身运动,争取在竞技体育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充分利用省会科研院所、高校众多,人才、智力较为密集的条件,加快科研体制改革,推进科技产业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学研”合作。
另外,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名城的丰富内涵和深厚积淀,着力弘扬打造昙石山文化、船政文化和其他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加强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也有利于不断扩大福州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建设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省会中心城市。
|
作者:
肖雄
来源:
红网
编辑:
刘蕊
(
刘蕊
的博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