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县城的传统街区具有典型的唐宋明清时代的江南客家建筑风格和特征,而且成片完整地保留下来,成为长汀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组成部分。长汀古代传统街区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唐大历年间的“筑土为城”时期,到宋代街市逐步形成,这段时期的街市范围较小,主要在南大街和朝天门以内—段以及广储门一带(现称三元阁),大规模的街市形成于明清时代即明嘉靖四十年扩大县城,使州县合一,城池向外围延伸。现在保存的古代传统街区大多属于宋明时代的建筑格局。
现存的唐宋明时代传统街区主要有:南大街街区、五通街街区、惠吉路街区、南门街街区、东门街街区和乌石山街区这些街道宽约6-8米,路面用河卯石砌成,房屋房屋建筑以木质和土质结构为多,基本是前店后宅,沿街两侧相对而建。店铺相当密集,一间挨一间。这些街区,第一个特点是沿着城门延伸,例如东大街是沿着朝天门廷伸,五通街是沿着五通门延伸,南大街是沿着广储门延伸惠吉路是沿着惠吉门延伸,乌石山街是沿着丽春门延伸,这些街道在城内纵横交错,布局得当。第二个特点是沿城墙内侧而建,如惠吉路街和五通街等都是沿城墙内侧而建第三个特点是,在传统街区的交叉路口建有四角风雨亭,这些亭子一是供人避雨,二是挂天灯(灯笼)供夜间照明和供奉神像。至今在古代传统街区的交叉路口还保留不少原来的四角风雨亭。如今这些街区早己不是主要街道了,但从道路纵横店铺密集的古老街区里,仍可反映出当年市井繁华的景象。
清代的传统街区主要有营背街街区,桥下坝街区。这些街区在汀江东南面,城墙以外(过去叫城外),属明末清初城市发展、人口增加、商业发达所建。这些街区的建筑特点是街道较宽(约10米左右),而且较长,两旁店铺都有骑楼,供行人遮阳避雨。清代街区的规模要比明代街区大得多,适应当时商业发展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