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的经济格局已经形成。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36.1%下降到1998年的18.7%;第二产业比重由42.5%上升到43.4%;第三产业比重由21.4%上升到37.9%。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三次产业结构演变与全国情况大体一致,国民经济总量增长从主要由第一二产业带动转化为主要由第二三产业带动。
2、城乡建设迅速发展,基础设施成就显著。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速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1979~1998年全省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72.83亿元。1998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达1048.51亿元,国有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679.4亿元,基本建设投资完成337.9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6.7%、19.6%和23.3%。在固定资产投资中,能源、交通、邮电业的投资得到加强,1998年交通能源投资总额317.18亿元,年均增长24.5%。 3、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投资环境日趋完善。公路“先行工程”建设成就显著,至1998年全省公路通车里程4.82万公里,比1978年增长1.91万公里,“两纵三横”的公路交通主骨架已基本改造建成,泉厦、厦漳、福泉高速公路已开通;横南铁路、漳泉肖铁路基本建成;以福州、厦门、泉州三个港口枢纽的海上运输网络初步形成,港口吞吐量成倍增加,1998年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达4517.69万吨,比1978年增长10.5倍;福州、厦门、武夷山、泉州机场已开辟国内、国际航线128条,1978年仅有2条;民航客运量301万人,货运量6.49万吨;1978年仅为1.15万人和0.02万吨。邮电通讯发展迅速,全省邮电业务总量由1978年的0.33亿元上升到1998年12.29亿元,年均增长34.4%;1998年全省城乡电话装机容量为547万门,比1978年增长92.1倍;全省有移动电话用户142.2万户。
4、流通领域改革步伐加快,各种经济成份竞相发展。改革开放20年,福建省流通领域改革得到较大进展。国有大中型商业企业围绕扩权转制,搞活经营为核心,推行经营、价格、用工、分配“四放开”改革,商业股份制改革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个体、私营商业在竞争中蓬勃发展,形成了以市场为基础,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相互竞争的新型流通格局。1998年,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占28.41%,私营经济和其他经济类型占71.59%。消费品市场持续稳定增长,市场供应丰富,主要消费品供需基本平衡,其中,工业消费品大多供大于求,部分农副产品供应相对偏紧。1998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1132.09亿元,比1978年增长36倍,年均增长19.8%,是前30年累计512亿元的2.2倍。
5、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方面,1998年,全省学龄儿童入学和小学升学率分别为99.80%和97.84%,分别比1978年提高7.60个和22.04个百分点。成人教育迅速发展,全省高校毕业生数由1979年的0.08万人增加到1998年的2.15万人,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数由0.61万人增加到3.29万人,1998年底成人高校在校学生5.95万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11.83万人,分别比1978年增长1.2倍和3.5倍。
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方面,至1998年末,全省共有艺术事业机构216个,公共图书馆80个,博物馆76个,群众文化艺术馆232个;全年报纸出版5.95亿份,各类杂志出版0.39亿册,图书出版2.16亿册。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4.8%,比1978年提高75.8个百分点。1998年来全省共有各类卫生事业机构10159个,各类医院319个,医生4.19万人,医疗床位8.93万张。1985~1998年,福建省运动员在各类比赛中有81项95人次获世界冠军,273项466人次获全国冠军,共打破全国纪录35次,全省纪录247次。
此外,福建省新闻出版、民政、环境保护、政法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断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