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保存最完整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坐落在道外区,它南起南勋街,北至靖宇街的南二、三道街,在长350余米的南二道街两侧有39栋建筑,多是一层为商服、二层为住宅的砖木结构楼房。
这些建筑体现出西方建筑史上的巴洛克风格,窗户比例推敲得非常好,设计手法也是欧式的,但庭院的内部空间却是中国传统四合院的形式,而且是双层四合院,就是人们所说的"圈楼"。有天桥、天井、回廊,每一个院落的外墙高,单面坡,体现了中国民居的民俗特点:肥水不流外人田。每座房屋的使用功能不同,有的是杂货店,有的是丝绸庄,有的是烟草店、有的是浴池……靖宇南二道街南侧19号大院,原来是一个丝绸庄,叫"仁和永",是烟台"仁和永"丝绸庄设在哈尔滨的分号,主要经营布匹丝绸,兼做西装向外地批发,生意非常兴隆。它的建筑面积为1 396.63平方米,有4栋砖木结构的建筑,始建于20世纪10~20年代。至今保存完整。据记载,"仁和永"丝绸庄大院临南二道街的房屋,南半部分租给了一家鞋铺,北半部租给了一家帽子铺,临南三道街的房屋,一层是"仁和永"的营业厅,二层是仓库。大院南侧房屋,一层中间部分是粮库,其余部分是店伙计宿舍。现在还保留有"仁和永"绸缎庄十几封营业时期的繁体字信件,其中有开业时阿城、山东省黄县等地发来的贺信,买卖往来的账目、名片,有子女问候父母的家信,有一张发黄的"仁和永"老板的照片。
这些建筑大都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而且是砖木结构,由于年久失修,外墙都有不同程度的老化、破损以及人为的破坏,有的墙体已经裂缝,局部塌陷。为了保护这些已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式建筑珍品,重现老街风采,恢复"中华巴洛克"建筑原有风貌,再现建筑史上这种"中西合璧"的独特魅力,挖掘深埋多年的"宝藏",哈尔滨市政府决定对这里进行全面修缮,并恢复老字号,实施道外传统商市风貌保护区工程。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按照保护原则,对这片建筑进行"整旧复原"。一是修旧如旧,从整体上保护南二、三道街的传统风貌,再现南二道街历史风采,尽可能恢复和保护风貌区独特的环境风貌和传统建筑风格;二是合理更新,在保证风貌建筑外观不变的前提下,对19号院建筑的内部设施进行改造,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三是完善设施,增加和完善市政设施,改善街坊内人居环境质量;四是处理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规划设计人员经过多次走访调查、查阅资料,确定了保护规划内容,施工人员坚持高标准、高速度、高质量,经过精心维修、改造,目前,一期整治工程已经完工,修缮后的保护街区基础设施完善,建筑风格独特。打磨、粉刷的清水砖墙与街道共同构成灰色的主调,18盏低垂的喇叭花形的红色街灯悄立一旁,窗框架一律刷成红色。灰色和红色的色彩反差,在古老的传统氛围中突出了时代的特色。"中华巴洛克"保护街区的优美环境已经成为哈尔滨市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
"中华巴洛克"是中国人民勤劳和智慧的象征。哈尔滨殖民时期的道外区是中国居民集居地,在民族工商业的繁荣与外来文化的渗透中,生活在这里的中国劳动人民,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巴洛克"建筑流派的风格融汇在民族传统之中,创造了非常有价值的"中西合璧"的"中华巴洛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