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哈尔滨11月24日电题:“巨龙”待机一飞冲天:构建哈大齐经济带新闻调查(下)
区域经济是一个地区最具创新活力的部位,也是提升该地区整体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对于黑龙江省来说,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是最有希望获得快速协调发展的地区。目前,哈大齐三市这条巨龙正伏卧着,等待“一飞冲天”的时机。
尽快制定统一发展规划
据了解,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缺乏统一规划,致使基础设施领域的重复建设十分突出;区域内部各城市间在招商引资、外贸出口和产业发展上存在无序竞争,由此损害了区域发展的整体利益。因此,抓紧对“哈大齐经济带”进行统一规划和统筹发展,实现生产要素在更大空间内的优化配置,对哈大齐乃至黑龙江省经济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关专家认为,黑龙江省有关部门应该结合“十一五”规划,与哈大齐三市合作编制区域经济的总体发展规划,明确“哈大齐经济带”的发展目标、各城市的定位和分工、经济带空间结构和空间开发方向,加强对各城市产业分工和市场定位的调控,加强对资源配置的调控和城市规模的调控。
首先要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应该坚持以国家和本区域内的产业政策为依据,打破原有经济构成中不合理的模式和简单延续性发展的思维定式,立足于区域内的资源特点、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面向国内外市场,优化配置生产力要素,形成能够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的生产力模式。从宏观上看,哈大齐三市的主要产业关联性和互补性很强,有很大的合作发展空间,但是个别产业也存在重复建设的情况。据了解,今年8月,哈尔滨市市长石忠信亲赴大庆,就是想从大庆市本已“吃不饱”的石化企业中为哈市的企业分得一杯羹。所以专家建议,在制定区域经济规划中应该严格避免这类重复建设现象的出现。
其次统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是实现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在推进一体化的过程中,必须统一规划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因为这些项目的建设具有不可逆性,一旦建成,重新改造需要付出巨大代价。所以,哈大齐三市在公路、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布局中,应该加强协调,统一规划,以避免重复建设和规模不经济问题的出现。
尽快建立区域合作机制
构建和发展“哈大齐经济带”,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建立适应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扁平化管理体制和机制。
建立区域合作机制要积极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同时注意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内部恶性竞争、各自为政的问题相当突出,造成生产力的严重浪费和财政税收的极大损失。经济学家认为,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利益的非均衡,即整体利益与单一利益的非均衡,没有哪个组织去维护区域经济的整体利益。更深的根源是地方政府对自身利益追求的最大化,地方政府职能边界的不确定性,区域经济内部法律体系的不确定性等。
专家建议,成立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是“第一要务”,可考虑由哈尔滨市作为主导城市,协调大庆市和齐齐哈尔市成立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签署联合宣言,并报各地人大批准。或者由省政府设立一些实体性的机构,重点承担协调任务。协调机构的任务是,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总体纲要和共同行动计划,谋划区域发展战略和一体化经济政策,解决跨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重大问题。
区域经济内部应该建立沟通机制,各城市之间应该定期举行高峰会议,共同协商解决一个阶段内遇到的难题。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区域立法工作还比较落后,区域规划、区域合作机制都缺乏法律层面上的支持和约束。因此,加强“哈大齐”区域内的立法工作,将三方达成的共识以法律形式作为保障,可以保证经济区域能够顺利实现协调、有序、快速发展。
尽快清除体制障碍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提是市场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包括市场主体经营地点选址的自由化、产品与服务推销的无障碍化和要素获取的全区化。想要实现市场一体化,必须在区域内实行统一的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尽快清除“哈大齐”三市内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所有体制障碍,构筑统一的发展环境。
专家认为,在哈大齐三市内建立统一市场,要重点做好四项工作:一是要降低市场准入的门槛,如各地车辆收费、各地车辆管理以及旅游专车管理等事宜都应实行内外一致的标准;在通讯领域实行区域内统一资费。二是确立双向认同的产品质量认证、技术标准、农副产品检测以及产品检验等标准体系,从而避免重复认证、重复检验等,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打破市场壁垒。三是做到人才异地就业、资金异地结算、技术产品、产权市场的统一。四是要高度重视区域内投资环境的改善,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使区域内各类投资者的商务成本降到最低,在区域内真正形成“洼地效应”。其中最重要是要建立统一的招商引资政策,避免区域内各城市之间为吸引外资步入恶性竞争的怪圈。
从根本上讲,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是自我封闭,而是通过区域化的措施和制度安排,实现区域内各种资源与要素的广泛共享,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在国内外的竞争中赢得更大的比较优势,实现共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