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大购物中心九周年庆
·首届SUV越野驾控挑战赛
·“平安中国·平安奥运”
 首页  黑龙江  东北亚  国内  国际  教育  法治  图书  社会  体育  娱乐  报刊  图片
 黑龙江黄页  动漫  游戏  健康  IT  手机  房产  旅游  汽车  经贸  实用信息  经纪人
 餐饮  企业  评论  论坛  博客  访谈  中文简体  中文繁体      English

  今天,《无极》剧组奔赴戛纳,将要公开长达11分钟的片花。中影集团总经理韩三平称,《无极》是近年来中影集团投资最大的影片,也是中影集团改革的试点项目,政府给予了高度关注,他希望“通过更多《无极》的成功”,使中国电影能够获得“和好莱坞平等对话”的机会。我非常希望韩总经理的话能够成真,但是我同时认为,事情可能并不是那么简单。

  从韩总经理的话中,我们可以得知《无极》是中影集团投资“最”大的影片,那么或许可以问一句:这个“最”之后的下一步怎么走?

  或许下一部的投资比这一部要小,那么采用什么样的宣传语才能勾起观众的兴趣?也有可能投资一次比一次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最”,直到赶超《星球大战》。不过,这只是一种可能性,在现实中很难实现。想想看,中国一年能拍几部《星球大战》?一部?两部?拍了这些《星球大战》之后还有钱拍别的片子吗?如果没有,靠一年一两部片子,多少年才能进步到“可以和好莱坞平等对话”的程度呢?

  《无极》不但是“投资最大”的片子,而且还是中影集团改革的试点项目,政府给予了高度关注。有多少片子可以享有这样的殊荣呢?如果每年只有极少这样的影片,那么没有享有这样待遇的影片会不会在它们的光芒下黯色失色,不得不面对美国大片和此类“国产大片”的双重挤压?如果每年有好几部这样的影片,会不会因为力量分散而徒劳无功?艺术家在“政府高度关注”的状态下能否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我认为,中国电影需要百花齐放,不但从质量上,也要从数量上大幅提高,几部像《无极》这样的“重点影片”的作用是相当有限的,而如果“重点影片”的横空出世造成了其他影片的大面积杀伤,反而会起到和意愿相反的作用。

  《无极》的宣传非常“霸气”,关于它的报道总是能列举出“陈凯歌”、“叶锦添”、“张东健”这样耀眼的名字,以及“将一千平米厚达八公分的钢化玻璃搬进了摄影棚”这样的制作花絮。我想知道,每年有多少部中国电影能够如此“霸气”地列举出这些东西?如果中国观众习惯了“更多《无极》”的宣传,是否还能对其他国产片产生兴趣?国产片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资金问题,或许如何在题材上更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在表演上更为自然、叙事更为流畅才是当代中国电影更需要解决的问题,试想如果一部国产片表现当代中国人的生活、表演自然,叙事流畅,但无法列举出《无极》那样的演员表、投资和拍摄花絮,它如何吸引观众的兴趣?

  当然,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无极》获得成功,然而我更希望中国电影生态能够更加健康。《无极》肯定能够使中国电影和国际接轨的程度有很大提高,能够使中国电影的制作和管理技术有很大的提高,然而我同时希望,和《无极》有关的,把握着权力和资源的人们,能够更多地从中国电影的整体考虑,使更多的《无极》成为中国电影生态的建设者,而不是破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