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水城明珠剧场 |
![]() |
运河廊桥 |
东昌湖风景区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聊城西南市区,总面积20.6平方公里。驰名中外的京杭大运河穿风景区而过。东昌湖风景名胜区以建于北宋时期的聊城古城为中心,以水面辽阔、风景秀丽、环绕于古城区四周的东昌湖为依托,集中体现了聊城“水、古、文”的特色,营造出聊城“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河一体”的独特风貌,是山东西部和冀、鲁、豫接壤地区最为著名的风景游览区。东昌湖始建于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在原护城河的基础上经历代开挖而成,现有水域近5平方公里,为中国江北地区罕见的大型城内湖泊。东昌湖引黄河水为源,常年水深3-5米,湖水清澈,无任何工业污染;景色宜人,令游客流连忘返。东昌湖中心是已有千年历史的1平方公里的正方形聊城古城。古城风貌保存完好,以古城正中的光岳楼为中心,向四面辐射,形成东西南北四条古城区干道,其它大街小巷,也都是经纬分明,垂直交叉,形成棋盘方格网状骨架。古城区民居,至今保留着白墙、灰瓦、城屋顶的传统建筑风格。古老的京杭运河两岸,街巷布列,各种店铺民居,随坡就势,依河而建。条石铺砌的大小码头,株株苍劲的古槐,以及宋代隆兴寺铁塔,国家重点文物、清代建筑山陕会馆,仍会使人们体味到昔日运河漕运鼎盛时期古聊城的繁荣和辉煌。通过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形成了东昌湖风景名胜区的重要内容——湖滨风景区、古城文化区和运河风情区。东昌湖风景名胜区文化的内涵深厚,旅游资源丰富。聊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明朝宰相朱延禧,清代名臣傅以渐、任克溥、书画名家邓钟岳,近代抗日民族英雄范筑先、著名学者和社会活动家傅斯年,以及八十年代青年楷模张海迪和九十年代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此外,《水浒》、《聊斋》、《金瓶梅》、《老残游记》等中国古代名著,对古聊城和东昌湖均有描述。千年的历史沧桑,层出不穷的杰出人物,造就了东昌湖风景名胜区丰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蕴。迷人的自然风光,众多的文化景点,也汇成了东昌湖风景名胜区的丰富旅游资源。东昌湖区,近年又兴建了中国钓鱼协会聊城垂钓基地、东昌湖游乐园、江北水上竹寨、沙滩浴场、游船码头、湖心岛、荷香岛、浮春亭等一大批游览景点和设施,沿湖30余华里的绿化带也初具雏形,湖西公园、西关二十一孔游览石桥、北关游览石桥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也正在积极实施。
光岳楼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聊城的象征,她与岳阳楼、黄鹤楼并称中国三大名楼。光岳楼位于聊城古城中心,外观为四重檐歇山十字脊过街式楼阁,由墩石和主楼两部分组成。墩台为砖石砌成的正四棱台,高9米,四层主楼筑于墩台之上,高24米。光岳楼通高和四边长都是33米,也就是古代的九丈九尺,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之极,寓意其不可超越。明洪武二年,东昌卫守指挥事陈镛为了与元朝残余部队作战,将宋熙宁三年所建土城改建为砖城,并于洪武七年利用修城条木修建了这座高达百尺的更鼓楼,所以初名“条木楼”,后又因地而名“东昌楼”。当时建造此楼的目的是为了“严更漏,窥敌望远,报时报警”,随着明王朝统治的巩固,此楼的军事作用很快被遗忘,但光岳楼却以它的雄伟高大而名扬天下。光岳楼是鲁西名胜,众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路过聊城都要登楼抒怀。清康熙四次登楼,并题写“神光锺瑛”匾,乾隆皇帝更是九过东昌,六登光岳楼,并题匾赋诗,将光岳楼列为南巡三十六行宫之一。当代名家对光岳楼也都倍加青睐,郭沫若、丰子恺、启功、溥杰、蒋维松都为光岳楼留下匾额和楹联。光岳楼是宋元建筑向明清建筑过度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着重要地位,1988年光岳楼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光岳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