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3日电题:甘为铺路石--记鹤岗三中历史教师时吉芬
记者 杜丽华
时吉芬,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三中学高级历史教师、教研组长兼科研室副主任。1986年分配到鹤岗三中工作。她用真情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上难题,用慈母心将一批批学子送进大学校门。
在她刚接新班级不到两周,一个穿着朴实、远离父母住校的女孩引起了她的注意,她平时很忧郁,同学们都躲着她,因为她患有一种身上散发怪味的病。时吉芬背着她跟同学们说:“有病本身是一种痛苦,歧视她是一种不团结友爱的行为,会让同学更加自卑。我们多给她一分爱,她就多一分温暖。我们这个集体应是热的而不是冷的”。得知这位同学家境困难,凑不够钱治病,她自掏腰包领着这位学生去医院治疗,帮助她彻底解决了难以启齿的难题。这位同学终于快乐的回到了温暖的集体。
“把每一名学生都当做自己的子女来看待”,这是从教十九个春秋的时吉芬一直坚守的信条。时吉芬对待学生不分成绩好坏、不论家庭贫富,一律平等对待。几年来,时吉芬帮扶过的学生不计其数。学生有病家长不在身边的她亲自领学生去医院;学生家里困难,她无私资助;学生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她挤时间去家访。
在教学方面时吉芬崇尚教无定法,从不用固定的模式教学。她每天都能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传递知识、培养能力。她所讲的课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如讲到孟子,她不忘补充孟子的“性善论”,以此引导学生得出统治者需要实行“仁政”的结论。讲张衡时她不忘交待张衡的名言:“不要为自己地位的高低而忧虑,而要为自己知识的浅薄而羞耻。”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
多年来,她的学生有的走进了北大、人大、北外、南开。时吉芬也被先后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省教学新秀、省历史学科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