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网民对两会的建言越来越多地涌现论坛,就业和社会保障、增加农民收入、安全生产等涉及到百姓自身生存的问题成为讨论热点。网民仍对两会的形式和新闻报道的角度表示关注,建议本着节俭办大事的原则,开好会;踏实讲真话的原则,做报道。总之,希望今年两会扎扎实实解决问题,实现人民的嘱托。
Ⅰ希望两会关注三农的基本现状
有网民来帖《请中央和两会关注三农的基本现状》称,由于干部深入实际太少,来自农村最基层的信息并不能很快、很准确地传递上来。网民对三农问题的反映和建言仍是热点之一。
-【阿谈】:除了教育、医疗、乡镇机构庞杂等问题外,还有一些问题亟待关注和解决:1、农村的计划生育政策几乎已经失控。一些基层部门失职、渎职,在好多地方农民只要交钱,就可以多生。三四个孩子的家庭已经很普遍,生育多子让农民背负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计划生育与农民养老问题,已成尖锐的社会矛盾。2、农村的封建迷信和封建宗族势力死灰复燃。由于缺少科学和先进文化,腐朽的封建势力又卷土重来,占领了农村的文化和精神领域。3、经济发达的农村(多在沿海地区和靠近大中城市的地方),出现富人掌权、党和政府权力真空现象。村委会的选举成了富人之间的博弈,公开的贿选,贿选后占用集体资源,公开倒卖土地,搞房地产开发,从中牟取暴利。这批人财大气粗,贿赂、腐化倾向严重,极大的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4、农村已经成了假冒伪劣产品最主要的生产和销售地。从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伪劣农具,到各种烟、酒、奶、奶粉、饮料、小食品、保健品,假货充斥农村的市场,正在严重损害着农民的经济利益和身体健康。
-【注册这么难】:农业的发展在于建立农业循环产业链,必须依靠现代化。通过对农产品的综合利用,带动农业循环产业链的建立,使中国走节约型发展经济的道路。国家通过投入资金、技术和管理人员入股和农民用土地入股结合组成农业股份制企业。这样农业工厂群的建立,必然会带动新兴的农业城镇崛起,而促使农村城镇化的完成。并在这些新城镇里,提供更多的就业就会。还可以从根本上缩小农村和城市、农民和工人的差别。
-【一剑穿心】:除“三农”问题外,还有一个农民工问题,有专家称它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对于农民工,此前备受关注的是清欠问题,其实更要关注的是农民工的“低成本”。不少农民工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没有节假日,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却只得到微薄的收入,他们干着最脏最累最苦最危险的事,从事的都是城里人不愿干的工作,却没有良好的工作和居住环境,子女很难得到正规教育的机会。一些地方官员通过劳动力低成本捞取政绩得到实惠时,农民工只能在生存面上维持,甚至要付出血的、生命的代价。希望两会重视这一问题,改善这些“社会基石”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Ⅱ建议反就业歧视立法
有报道说,出席“两会”的四川团人大代表将再次提出议案,建议反就业歧视立法。保护就业者的权利和失业者的生存对于社会的稳定同样重要,网民对这些话题表示关注。
-【dnw】:现在一些单位把姓别、身高、户口作为招聘限制,这实际上都是就业歧视。这些单位在制定这些要求、条件的同时,实际上已经剥夺了部分公民工作的权利,已经违反了《宪法》。现在企业拥有了自主的用人权,但我们的法律却没有给这种用人权以限制,经济利益和个别企业决策者个人的好恶成了用人的惟一标准,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被忽视了。
这种公然的歧视将会增加社会交易成本,降低社会总体福利水平。对某些人群就业上的歧视,将使整个社会得不到这部分人群所带来的利润,同时又会增加贫穷、犯罪、高税收、城市病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txu5】:建议建立全民的养老保障机制,实行个人、单位、国家共同出资,不论工人、农民工,也不分国营、私企,外资、合资,都按工资的比例由员工和单位分别负担,上缴社会保障资金,60岁后按总金额的十分之一发放养老年金,十年后由国家负责,数额不低于最低生活标准。农民可以一年缴200元,只要缴足30年,60岁后由社保机构发放最低养老保障年金。
-【男人老周】:农村医疗保障,应该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部分。正在试点施行的农村合作医疗,是为农民办的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但这项制度有着明显的制约性,并不能完全彻底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一些试点办法是:农民人平集资10元,中央、省、市、县配套补助20元,即“农民出小头,国家出大头”,建立统筹基金,以县为单位集中管理。按现在的规定算,要享受到1.2万元的报销上限,农民几乎是百分之百的要花上6-8万元。如果是到县级以上医院住院,这笔费用将更加庞大。一旦农民失去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将这项制度再推行下去,无疑困难将更大。最后的结局,可能就是好事办不好,反而遭致农民误解。
事实上,从试点办法来看,农民个人只出了2元钱,相对于各级财政配套补助的20元,几乎可以省略。既然如此,何不做得更干脆漂亮一点,索性不收取农民一分钱,踏踏实实就用国家的这20元钱为农民办件大好事?虽然只是2块钱的差别,但在农民看来,却有完全不同的意义。农民会感到,国家是真正的在关心我们,在积极地帮助我们解决困难。这个时候,农民一定特别能理解低标准的报销比例,因为他们懂得,国家还没有富裕到大包大揽的地步。同时,建议将“合作医疗”改成“医疗救助基金”,完全以基金的方式,充分体现人本思想,惠及9亿农民。以人均20元的标准计算,国家每年只不过拨出180亿元而已,以中国现有国力,办到这一点应该不是太难。
Ⅲ 以人为本,安全生产是沉重话题
经历了那么多的生离死别,矿难已成为2004年以来,备受社会瞩目的沉重话题。
-【海之韵律】:近两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能源需求,煤炭价格因而大幅上扬。面对二十年一遇的市场机会,煤炭企业几乎全部超负荷生产。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下,“资本”不管姓“私”还是姓“公”,都成了中国矿难频发的主要诱因。如果中国能源科技没有新突破,能源紧张状况还将持续,煤矿矿难频发态势将难容乐观。可以预见,代表、委员关心的话题应该不只是矿难本身,而是如何根治这一社会文明的污点,如何真正体现以人民群众安全幸福为本的执政理念。
-【朱卫华】:治疗矿难,一是体制“疗法”,其核心是建立无懈可击的安全管理机制和安全监督机制。铁腕清除企业的政府情结和政府的企业情结,彻底斩断企业领导“商而优则仕”的妄想,斩断政府有关人员在管理的名义下对企业的“利益”妄想,变管理为服务和监督。由专家而不是由政客式的人物去领导企业,国家自上而下地建立起一个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管理体制。二是经济“疗法”,目前我国一吨煤所创造的经济价值,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就是说,我们只知道“拼命”去挖煤,但还远远没有学会“用”煤,更没有能力尽可能地实现煤炭经济价值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三是技术“疗法”,据报道,在今后三年间,国家将至少投入518亿元用于改善煤矿的安全技术设备,这是中国煤矿业的福音。四是法制“疗法”,法制精神和法制手段贯穿于以上三种“疗法”的全过程。中国矿业的“安全”与发展只能靠法律来呵护。
-【三加一】: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每次发生了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就开展大检查。不出事谁也平安无事,一出事就大检查。为什么安全生产大检查不能放在事故之前呢?建议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有关部门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着眼于事前防范,把工作做在前头,不能总是踏着血迹、在哭声中进行。
Ⅳ 两会接待应该大力倡导节俭之风
网民仍对两会的形式和新闻报道的角度表示关注,建议本着节俭办大事的原则,开好会;踏实讲真话的原则,做报道。
-【向北方】:“两会”会场及附近街道,适当作些布置是必要的,但应适可而止。对“两会”代表和委员的招待费用,也希望能结合当地实际的经济收入情况,不宜过于铺张。对代表委员适当表示尊重、给予较好待遇是必要的,但不能太过。两会接待应该有严格的规定,最好是无酒无席,至少中餐不该饮酒。据称,一些地方两会的代表委员人均日接待费用就在两百元左右,整体算起来是很可观的。如果能节省些,很可能就节省下一座学校、一个新开发项目所需的建设资金。“两会”纪念品也不必求奢,代表证委员证即是很好的纪念品。希望少在形式上花钱,少在代表委员的待遇上花钱,给人民群众带个好头,让人民群众能感受到全新的气象。全社会大力倡导节俭之风,请首先从“两会”接待做起。
-【乔桥】:提高“两会报道”质量,要防“三俗”:一忌对“领导”声音报道过多。在“两会”期间,还是让来自基层的代表们当当报道的“主角”为好,他们的意见可能更珍贵一些。二忌对名人声音看得过重。两会代表中,名人不少,名人当报道主角可以,但关键得有新的、有价值的意见。否则,对他们进行不咸不淡的报道没啥意思了。三忌对会议“好话”报道过头。报道评价要适度、客观、严谨、实事求是。应对“两会”报道的形式、内容、角度、侧重点进行改革创新,多一点同老百姓心窝窝的贴近,少一点多年沿袭下来的报道“老筐筐”,多动脑筋,讲究效果,以体现新一届领导倡导的求真务实的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