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北京3月4日电 (记者 高威) “哈尔滨市的分离国有企业办学校工作有了实质性进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仍存在许多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这也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进程中的普遍问题,还需要中央政府继续给予支持。”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的姚建亭委员如是说。
 |
姚建亭委员 |
现任哈尔滨市政协副主席、市民革主委的姚建亭,是全国政协连任两届的“老委员”了。他曾在军工企业工作几十年,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各方面问题一直是他的关心焦点。今年,他又就分离国有企业办学校的有关问题提交了提案。
“截止到2003年末,哈尔滨市共有国有企业办学校103所,其中还不包括铁路、农场、林场所办的学校……”他列举了哈尔滨市企办学校情况的各类数据,从中小学所占比例到教职员工和学生数,从2004年的分离情况到2005年的分离计划,极为详细。
他说,之所以提交这份提案,是因为东北国有企业比重高,企业办学校数量多,分离工作十分繁重,而在分离过程中又遇到了许多自身无法克服的困难。如部分被分离学校基础设施差,需要一定的资金进行改造;移交政策不统一;铁路系统的学校在移交过渡期后经费无法落实;政策与有关法规相抵触;地方财政严重不足,难以承担分离企办校所需的资金等等。
“这看似小事,但事关能否改变‘企业办社会’的现状、能否让国有企业顺利地轻装上阵,也就关系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为此,姚建亭委员建议,中央在制定转移支付补贴标准时,充分考虑哈尔滨市的经济困难以及解决企办校教学条件差的问题,确定符合实际的专项补贴;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将铁路系统纳入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的计划之内,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解决铁路学校移交后的教育经费问题;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尽快制定有关文件的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企办中小学教师的范畴,使《教师法》与现行政策相统一,促进社会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