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4日电据人民网转载《人民日报-华南新闻》报道,采访“两会”的记者几乎都爱跟北京“的哥”聊天,因为这是与北京市民交流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由于几乎成了惯例,于是就有人将其制度化。在日前搭乘的一辆出租车上,司机师傅告诉记者:公司专门交待了纪律,和乘客聊天可以,但不能乱说话。“嗨,公司是瞎担心,其实我们心里都有一杆秤。”司机师傅对记者坦言,城市的发展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偶尔的牢骚也是有一说一,希望代表委员给呼吁呼吁、促进促进。寥寥几句,却让人回味。去年“两会”前,一些省市的全国人大代表纷纷公开电子邮箱、开设接待办公室、征集议案,尽力拓宽与群众交流的渠道,引起很大反响。当记者询问一些代表今年的邮箱情况时,有代表告诉记者邮箱停用了,工作太忙,难以答复全部的回信,怕让别人失望。
其实,开展调研、了解民意已经在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的工作中占了很大的分量,每年人大的执法检查、政协的专题调研都关注了民生热点。但是,老百姓还希望更亲密的接触、更直接而广泛的交流。司机师傅让记者捎个话:代表委员们能不能开些热线电话?除了在出租车里聊天,能不能再多几个和代表委员的交流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