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乐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根本出路


2005-01-27 14:59:39

袁乐平

  东北网1月27日电(记者雷蕾)27日上午,政协黑龙江省九届三次会议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全体会议。省政协委员袁乐平作了题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根本出路》的报告。报告全文如下:

  党中央制定的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给我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战略实施两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和企业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了十分喜人的势头。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次机遇有着不同以往的历史背景,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的经济时代;以加入WTO为标志的新的国际环境;以市场经济框架初步形成为内容的国内环境;决定了我们必须面对市场国际化、技术高端化、企业跨国化和竞争白热化的现实。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竞争手段将集中表现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它将成为企业生存质量和生死存亡的决定因素。

  多年来,由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们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缺乏认识,企业核心竞争力十分薄弱的问题越来越显现出来。

  以我们引以自豪的电站装备制造业来说吧!我省制造加工能力不仅在国内首屈一指,就是在国际上也屈指可数,可是在国际竞标中我们却表现乏力。去年,全球工业新增发电能力有2/3在中国,但设备90%是进口的,如此之大的市场究竟有我们“动力之乡”多少份额。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90%的“进口设备”,竟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我们的“动力之乡”加工的,人家中标出图纸,我们生产,然后贴上人家的商标出厂,GDP是记在我们的账上了,可实际上我们也就仅仅收入了一点可怜的加工费而已。

  再看我们的乳业,以奶牛存栏量、乳品加工能力和乳品产量计,我省在全国均位居一、二,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可是,我们的相当一部分生产能力却是为“光明”、“伊利”、“蒙牛”乃至“乐百氏”所利用,我们自己的“龙丹”只能艰难地维持着一点点与我们的地位极不相称的市场份额。

  再看看我们的药业。近些年来,外省的人们都恭维我们是制药大省,我们自己好象也以为是医药大省了。可事实是怎么样呢?2002年,全国医药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452.3亿元,我省实现92.8亿元,排序在全国第9位,占全国的3.79%。同年,全国医药广告费投入621,6822元,其中,我省投入103,538万元,占全国的16.65%,广告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全国为2.54%,我省为11.15%。这些数据告诉我们三点,一是我省目前医药大省的位置岌岌可危;二是我省所谓“医药大省”的知名度是由超大规模的广告制造出来的。三是我省广告投入较大的品种也是支撑我省医药工业的主要品种的科技含量并不高,难以承担起建设医药大省的历史重任。

  诸如此类的事实应该使我们认识到: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任何一个产品的最终实现都表现为一条价值链,这条价值链由多个环节组成,但是每个环节所占有的价值量却大不相同。我们应该警醒:“制造大省”、“生产基地”等是我们在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应该实现的目标,但仅只能是阶段性目标,切不可满足于此。我们的根本目标应该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此占据世界经济价值链的高端环节。不然的话,通过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我们企业的生产能力可能扩大了,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未得到相应的提高,就很难摆脱经济上的依附地位,只能为人作嫁,打工糊口。为此,我们认为,在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中,必须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根本的出发点,从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予以充分的重视,并切实抓好。

  第一,认真研究和认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提出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国际、国内很多杰出的企业家早已经自觉不自觉地在这方面或大或小地有所行动了。那些目前市场上表现出色的一流企业,如波音、大众、三菱、菲利普和海尔等无一不是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有着长久的修炼和独到功夫的,他们如今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的企业核心竞争力都是长时期积累的结果。相比之下,我省企业在这方面的表现却比较迟钝。很多企业对抓住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的理解还停留在要资金、上项目、扩能力上,还停留在建成“最大的生产基地”上,较少考虑研究开发、品牌培育等属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范畴的环节,即使有所考虑,也仅仅是当作扩能项目的子项目,很少规划为独立的项目予以运筹,所以如此,这都是因为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缺乏足够的认识。在日益发展的新经济时代,经济总量中知识的含量将越来越高,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而实现知识在经济活动中的生成和转化.的根本因素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机遇,不是只摆在黑龙江人面前的,与我们共同面对这一机遇的不仅有辽宁、吉林,还有内地若干省市。究竟谁能真正抓住,谁能抓得更好,谁能在这一机遇其间发掘出品位更高的金矿,完全取决于对这一机遇认识程度的高低,而企业核心竞争力无疑将成为检验这一时期工作的最重要的标准。对此,急需全省上下不但要有面对机遇的兴奋,更要有务必抓住、抓紧、抓实、抓出一流业绩的决心和冷静。首先需要各级政府认识,要统一目标,纳入规划,制定政策,引导企业积极正确的行动。其次,要利用各种渠道和机会,启发企业的认识,调动和提高他们从企业长远发展的大计出发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此外,还应鼓励经济研究部门和单位进行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的信息情报和理论研究工作,为实际工作提供支持。

  第二,以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培育晶牌为切入点求得突破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比较宽泛,企业之间的差异也较大,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是企业自己多年培育起来的,而不是在市场上买来的。买来的东西再先进,也不会变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我们必须首先认识的,也是我们必须下大功夫解决的。

  一是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企业的研发能力既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我省企业的薄弱环节。近年来,国际上企业的研究和开发在企业中的地位快速提升,位置已等于或超过了营销的位置,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约为10%左右,有的企业甚至高达20%。而我省企业的研发经费尚没有规范的统计,据有关部门的粗略估计大约不足1%。比较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缺乏相对独立的研发机构,研发工作缺乏相对稳定的资金投入,致使研发工作缺乏战略性、系统性,只搞短、平、快,难搞高、精、尖。

  建议政府和有关部门加以正确的引导,从条件比较成熟的大企业或主要行业入手,鼓励甘们组建相对独立的研发机构,此研发机构既依附于企业,又要超脱于企业的日常运行,要和大专院校和社会上的科研单位实行或松或紧的联合,以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趋势为主导,进行前瞻性和原创性的研发。

  是着力培育品牌。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成,是客户识别企业的最全面、最可靠、最便捷的渠道,因而也是企业争取客户的最有利的武器。目前,国际市场竞争力在经历了产品的竞争、质量的竞争、价格的竞争、技术的竞争、营销的竞争等初级竞争阶段后,已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世界上著名的跨国公司,如西门子、可口可乐、麦当劳等,无一不是利用品牌的高手和品牌运作的大家。几乎不论在世界什么地方,只要一提到它们的名字、只要一看到它们的标识,你能联想到的关于它的信息简直是如数家珍,对它的信任也会油然而生。我省的“大庆”、“三大动力”在中国、甚至在世界上都很有名气,可是,除了它们的产品是石油和电站设备以外,我们所能想到的还有什么呢?你知道它们产品的商标吗?哈尔滨一工具厂在世界工具制造行业也可占有一席之地,可是有几个人知道它的商标是LINKS呢?可见我们对品牌的麻木。近年来,我们对品牌的作用有所认识,这是进步。可是,又有一些企业陷入了新的误区,错误地以为品牌就是靠广告塑造起来的,因而投放大量的资金,狂轰滥炸式地进行广告宣传,虽然产生了短期的轰动效应,但由于企业的底气不足,最终还是没能塑造起品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依然如故。对于中外历史上的这些经验教训,我们不但要认真吸取,而且应该进行深刻的总结,在理论上予以升华,并指导我们用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我们能够遵循系统工程的思想,以产品质量为基础,以核心技术为支撑,以知识产权为保护,以营销服务为保障,以公关广告为辅助,全方位出击,培育企业的品牌,进而进入以品牌拉动企业发展的高端境界。

  第三,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

  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着眼点就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和社会缺乏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就会是一句空话。因此,可以说,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意。可持续发展的“发展”,强调的是发展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从这一点来看,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所追求的应该是企业的长远目标。据了解,NOKIA等公司目前推向市场的产品及其技术都是在十年前开始研发的。相比之下,我们的企业既缺乏这样的远见,又缺乏这样的耐心。面对如此难以在短时期内改变的现实,政府应该进行适当的引导。一是思想上的引导,帮助企业树立长远的战略思想;二是资金上的引导,政府掌握的科技投入应向基础研究、战略技术和原创技术上倾斜,并以政府的资金吸引风险投资和企业投资,以此逐步改变企业对长远投资的冷漠状况。

  综上所述,我们十分希望我省能在实施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中,将追求的目标由“制造大省”提升为知识产权大省,由“生产基地”提升为研发基地,由扩大生产能力提升为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总之,就是由增长提升为发展,使全省的经济在这一历史机遇中实现历史性的跨越,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来源: 东北网     编辑: 连冬雪     作者: 袁乐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