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时间节约经费 委员寄语2005年政协会议


2005-01-21 16:51:45

  东北网2004年2月13日电(记者雷蕾)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项项举措搅热了黑土地,也点燃了政协委员们的热情。省政协九届二次会议上,委员们纷纷献技献策,共谋老工业基地振兴大计。

  省政协常委、美国ASI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世民认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一个关键是要对国有企业进行二次改制、二次重组。由于企业的一些问题在一次改制过程中没能彻底解决,计划经济时期残留的东西还比较多,特别是改制、重组过程中的债务问题等仍很突出。杨世民提出的解决办法是通过政府建立债权交易平台,把不良资产推到平台上去通过市场竞争的办法解除过去所遗留的债务问题,这样对一个企业而言,可以“老子”负债,“靓女”轻装上阵,债务包袱挂账,将来日子好了再还。

  刘恩嘉委员认为,对于辽、吉、黑三省而言,共性优势就在于具有国内最强的装备工业、材料工业和机械制造工业的基础,而且资源蕴藏、开发及人才底蕴也属国内前列,是形成东北经济一体化的优势条件。东北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将使改造后的老工业基地成为东北亚经济圈的一支生力军,黑龙江应率先完善并提出这一概念,使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中,成为强势的重工业加工基地。他认为就黑龙江及东北的现实条件而言,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企业经营管理的社会化手段,利用产业经营管理的一体化来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

  刘臣、鲁春娅委员认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应积极推进“信用”建设,黑龙江人的信用形象不算太好。他说,很多南方的投资者对黑龙江人的评价就是:说话不算数,酒桌上热情像三伏天,而处理问题时像三九天。黑龙江省最近也非常重视诚信建设,我们希望政府领导同志要切记对投资者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信誉,都是承诺,希望通过加强政府信用建设,带动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形成,方方面面都为投资者做好服务,哪怕一点一滴,一些细枝末节,做多了做久了便有了氛围,便成了环境,才能让投资者安心、开心,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信心支持。

  肖刚委员认为,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人才的吸引和储备至关重要。黑龙江省现在尤其缺少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秀的企业家,缺少了解国际惯例、懂得国际贸易规则的开放型、复合型人才,更缺少拥有先进管理经验的国际型人才。政府应通过政策支持、精神鼓励、环境保障和情感力量吸引人才,舍得投入,为优秀人才创造良好的人文和生活环境,以人格的力量去感召人、留住人。

 

来源: 东北网     编辑: 岳同明     作者: 雷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