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是一座具有百余年建城史的近代城市,光绪六年(1880年)在今香坊、道外等地区已形成10 余条道路街基,1881年第一条较长的土路太古街建成。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在当时的附属地,今道里、南岗、香房修筑的一些街道,多用俄国人名命名,如霍尔瓦特大街(现中山路)、马克西莫夫街(现宣化街)、利洛列夫大街(现安国街)、瓦尔沙夫街(现安平街)等。1925年(民国十四年)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接管哈尔滨市政后,更改了以俄国人名命名的街道名称,如谢尔吉耶夫街改称安广街,尼洛夫斯卡亚街改称宣义街,安托夫斯卡亚街改称宣礼街,巴斯杰洛夫街改称安祥街等等。1932年东北沦陷以后,伪哈尔滨市公署以伪帝制年号和伪善的面孔命名了一些街道,如康德路(现康安路),大同路(现新阳路)、兴满大道(现和兴路)、新国街(现建国街)等。这时期,还用日文命名了一些街道,如柳町(现柳树街)、圆町(现光礼街、光仁街、光华街、光智街)、神社街(现桦树街)等。

  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解放后,哈尔滨人民政府更改了一些有奴役色彩的街名,如协和街改称人和街,靖国路改称和平路,兴满大道改称和兴路,康德路改称康安路等。这时期还以抗日民族英雄的名字命名了一些街道的名称,如正阳街命名为靖宇街,新城大街命名为尚志大街,水道街命名为兆麟街,山街命名为一曼街,同时将江沿街命名为斯大林街等。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以破“四旧”之名,更改了一些街道的名称,如中央大街改称防修大街,友谊路改称反修路,地段街改称反帝街,通天街改称兴无街,通河街改称灭帝街,南极街改称要武路,康安路改称红卫兵路等等。仅1966年9月27日就公布有41条街路改名。1976年10月6日粉碎“四人帮”后,将文化大革命中命名的街道恢复原名,以正本清源。

  至1990年末,全市2079条街道中先后有600多条街道改过名称,如高谊街三易其名(哈萨克街、高士街、高谊街),康安路四易其名(红卫兵路、康德路、康庄路、康安路)等等。

   
版权所有 @ 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主办:黑龙江东北网络台 黑龙江晨报